自我的追尋

ebook 倫理學的心理學探究

By 埃里希.佛洛姆

cover image of 自我的追尋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法蘭克福學派重量級學者佛洛姆,逾半世紀暢銷人本倫理學經典之作

認識自己、為自己而活,創造幸福人生的必修教材

  怎樣才會快樂?什麼才叫生活?

  本書為《逃避自由》的續篇,不但補足了前書的論點,提出現代人心理困境的解套方案,更從倫理學入手,將觸角延伸至對人生幸福面的整體觀照,是理解佛洛姆理論不可不讀的書單之一。

  承繼《逃避自由》的論述:現代人缺乏心理資源來應對個體化和社會化之後的孤單不安狀態,因此寧願放棄自由,將決定權奉還給各種權威。佛洛姆強調個人的幸福快樂不假外求,而必須落實到自己本然的性格與潛能,並發揮創造力,如此才能體現真正的自我。同時,以健康人性為基礎所衍生的道德倫理和價值判斷,必然能夠引導全人類走向良善的面向,開創利己利人的社會文明。

  本書是同時也是「性格學」上的重要著作,佛洛姆歸納出五種現代人的性格原型,包括「依賴性格」、「掠奪性格」、「囤積性格」、「市場性格」和「生產性格」,前四者都是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現代社會不良影響而塑造出來的負面性格,唯有最後一種「生產性格」,是健康人生不可或缺的特質。

  佛洛姆重申「人本倫理」的價值,闡明社會倫理的規範應以人性為基礎來發展,他將倫理學融入心理學的探討是一大創舉,最終以理性為依歸,認為每個人都有擁有幸福的權力,以及愛人的能力,証成「認清自我,努力做自己,為自己而活」,實為成就美好人生的唯一途徑。

名人推薦

  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專文推薦

  前台大社會系教授 葉啟政 /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萬毓澤 / 社會觀察家南方朔 / 作家湯舒雯—— 高度推薦

媒體書評

  迷人的價值,含意深遠! ——《星期六評論》(Saturday Review)

  激勵人心且思想豐富......佛洛姆的學說在哲學和心理學領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就連普通的門外漢也能從中獲益!——《倫理學期刊》(Ethics)

  佛洛姆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獨創性且大無畏的思想家。——《紐約時報》

自我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