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人类学论坛(第三辑)

ebook

By 朱靖江主编

cover image of 视觉人类学论坛(第三辑)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跨专业对话与合作应该是一种潮流,不管是来自官方的、还是我们付诸实践的,包括那些已经形成完整学术理论体系的,都可以在这种跨专业的互动中获得更好的完善和提升。我们对生活体验和情感历练的表达,一直以来都是以文字为主体。这些与我们联系紧密的生活实践,实际上也和我们的文字交流习性息息相关。在文字传承的几千年间,人们已经习惯将自己的各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凝练成一篇论文或者一本著作。而在各种感官所呈现的世界里,无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也好,从资料整理的角度也罢,毋庸置疑,使用文字已经成为我们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无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感官所接收到和传递出去的信息,比我们所写的文字和我们的阅读要丰富得多。如果梳理一下我们的阅读体验和视觉以外的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我们会发现那似乎是一个不能穷极的量。影视实际上是满足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的这种"觉"的释放。法国学者塞托在《日常生活实践:实践的艺术》中指出:"一种在生活当中不可实践的实践,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却具有无限种可能。"像作为个体的我,之所以会与影视产生瓜葛,除了人类学课程里将其作为一种方法学习它,也是因为一次机缘。1999年底美国历史学家杜赞奇访问北大,正好有一些想法特别想跟他谈一谈。我在1994年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参阅过他关于中国的著作,其中有些学术问题需要当面聊。所以我决定把那次对谈拍摄下来。拍摄极其单纯,就是无间断地记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截至目前已经拍了32部,最近的一次拍摄在数码人类学专家和国际传播学专家之间进行,拍摄是跟专业的影视导演合作共同完成的。

视觉人类学论坛(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