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愁我的苦,媽媽,你從來不知道

ebook 我已經夠努力了,還是覺得人生哪裡怪怪的說不上來 · 女力星球

By 侯玉珍

cover image of 我的愁我的苦,媽媽,你從來不知道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如果你總是

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感低落、情緒容易失控

身體疼痛、失眠、 缺乏活力、迎合討好他人

不敢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那麼是時候探索自己是如何被撫養長大

釐清與母親的關係了

我們身邊常常見到這樣的女性:

一、擔心自己身材不好、長得又不正。

二、身體不知道哪裡出問題、常常失眠、容易累。上班也缺乏活力。

三、遇到狀況總是鬼打牆,無法正確地感知與表達自己的需求、慾望及情感。

四、看似都在迎合討好他人,或在憤怒中倔強地不依賴任何人。

──她們既不快樂,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心理學研究認為這些表現可能都與「代際創傷」有關。

何謂「代際創傷」?

代際創傷,是心理創傷在一代人身上發生了以後,會影響到下一代,甚至影響下下代的心理現象。比如,父母受到的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這類似於生理上的遺傳,但心理創傷的代際傳遞並不是通過基因來遺傳的,而是通過上一代有意無意的行為進行傳遞的。

有些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性,成長中飽受不公平對待、被忽視、嫌棄甚至虐待。可悲的是,這些傷痕累累的女性成為母親後,不僅沒有愛惜自己的女性身分,反而有意無意地把同樣的創傷傳給女兒,這就是代際創傷。女兒長大後,就算意識到深受代際創傷的毒害,但礙於傳統觀念,也恐懼被社會批判,就算對母親不滿,也恥於表達。於是很多人選擇隱藏自己的痛苦,內心飽受煎熬。但這樣的痛苦會通過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表現出來,如果不能好好處理對母親的憤怒和恨,在人際和伴侶或孩子的關係上很可能出現問題。

要自我救贖,就不得不面對早年和母親的關係,在愛與恨中找到自我,找到生命創傷的源頭,看見它、修復它。通過修復創傷、阻止創傷的代際傳遞,讓我們重獲母性的力量,塑造獨立、自由的女性身分,成為更有力量的自己。

造成代際創傷的母親類型(這些母親也都是受傷的女人)

共生的母親:對孩子過度的依賴和控制,讓孩子喪失自我與獨立能力。

消失的母親:以拒絕、威脅,讓孩子恐懼被拋棄而妥協,最終放棄自我。

自戀型的母親:讓孩子自覺不好、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

無回應的母親:無法和孩子產生情感連結,導致孩子情感嚴重匱乏,缺乏愛的能力。

拒絕型的母親:讓孩子產生一種被嫌棄、被厭惡甚至被憎恨的感覺。

情感剝奪的母親:讓孩子長大後依賴伴侶、渴望被照顧。

情感混亂的母親:讓孩子在人際和親密關係裡充滿恐懼、焦慮和不確定性。

透過母親,看見自己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媽媽,我們可以把她叫作內在媽媽。在成長的過程裡,媽媽對待我們的方式會被我們內化到心裡,成為人格的一部分。然而,當自己成為母親又或者是撫養人的時候,又要怎麼避免或傳遞出這種「被遺傳」的創傷?

我們能夠了解創傷,學會與創傷對話,然後與之和睦相處。

這就是我們人與生俱來的特有能力。

這本書,將引出你的此項潛能。

只要重新審視和母親的關係,找到創傷的源頭,

看見它、修復它,便可以重獲生命的力量。

好評推薦

王美珍∣《50+》總編輯、副執行長

林靜如∣ 作家、「林靜如的斜槓人生」版主

詹奇奇∣ IG@77reading

盧美妏∣ 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

諶淑婷∣ 半媽半 X 文字工作者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柯采岑∣ 作家

本書初版為好人文化《因為我是女性:即使受傷,也能溫柔對待世界》

我的愁我的苦,媽媽,你從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