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

ebook 不朽名作《創世記》誕生的故事

By 羅斯.金恩

cover image of 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看米開朗基羅如何超越種種不可能,

創造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創世記》。

《紐約時報》暢銷書金榜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決選

《出版家週報》、《書單雜誌》、倫敦《獨立報》、美國圖書館協會一致好評

 

 在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唯一在雕塑、繪畫兩個領域皆留下不朽作品的通才,也是對後世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大師。然而,在他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巨作,西斯汀禮拜堂穹頂濕壁畫《創世記》之前,他其實是位鮮少動過畫筆的雕塑家......。

 

俯視教宗輪替的的曠世巨作

 梵諦岡境內的西斯汀禮拜堂,在宗教與藝術領域都有絕對的重要性。不只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選舉地點,更因擁有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創世記》穹頂畫而聞名於世。這幅繪於拱型天花板的巨大作品,其尺寸達1,080平方公尺,包含取材自《聖經》中由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的九幅巨型濕壁畫。這些畫作震撼人心,每年吸引近七百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

來自「恐怖教皇」的繪畫委託

 然而,《創世記》卻源於一個強迫性的委託。當時六十三歲的「恐怖教宗」儒略二世,執意將正因得罪他而出逃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召回羅馬,為重要的西斯汀禮拜堂拱頂繪製濕壁畫。但是米開朗基羅主攻雕塑,實際作畫的次數寥寥無幾,而濕壁畫不只需要特殊的技法,還要以最困難的仰角透視在圓形拱頂上創作。最要命的,年輕的天才畫家拉斐爾正在梵蒂岡的另一端進行壁畫的繪製,他隨時有可能取而代之,接下西斯禮拜堂穹頂的任務,令米開朗基羅顏面掃地......

化不可能為經典,奇蹟般的創作過程

 只要任何環節出錯,名作將永遠不會誕生。首先教宗指定米開朗基羅在巨大的天花板上畫出十二使徒,糟糕的設計令他不得不抗命,費盡心力繪製一張氣勢磅礡的草圖。再者拱頂繪畫須長期在高處以不正常的姿勢工作,不只危險,對身心也是很大的折磨。此外當時羅馬與周邊國家互相征戰不休,威脅著畫家的人身安全,還有畫材資金來源不穩定、家人對金錢的需索無度等因素,甚至令米開朗基羅考慮一死了之。然而米開朗基羅卻奇蹟般地克服了所有困難,以四年時間,一人之力完成150個獨立繪畫單元,343個人物,創作出五百年來眾人讚嘆的《創世記》穹頂畫,其成就公認超越對手拉斐爾的顛峰之作《雅典學院》。

 本書帶您回到故事的起點1508年,一起體驗《創世記》誕生的傳奇經過!

國外好評

「這本精彩的書將讀者帶回到16世紀初的義大利。金恩說故事的能力超群,既能詳述壁畫的複雜性,同時也能描繪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

―《圖書館雜誌》

「這部作品以內容豐富的詳細描述,解密了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畫創作四年間的傳奇故事......希望深入探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讀者,將會發現其中的趣味。」

―《柯克斯書評》

「精心研究,文筆華麗。本書為讀者對其描寫的偉大時代,帶來極為愉悅的一瞥」

―《邁阿密先鋒報》

「作者以老練的筆法為我們整理這幅偉大畫作的故事,然而真正的史實卻是更加令人興奮與難以置信。」

―《舊金山紀事報》

「有力的敘事......記述了米開朗基羅的美學決策,以及戰勝各種不同逆境的專業與熱情。」

―《書單雜誌》書評

「精彩、全面又詳細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

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