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ebook 始為象形後為卜卦

By 王謙,王重陽

cover image of 甲骨文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

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

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漢字鼻祖——甲骨文的誕生

甲骨文與古埃及的聖書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和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並稱為「世界四大古文字」,其他三種文字都先後失傳,只有甲骨文傳承不斷,作為漢字的鼻祖,它的傳承脈絡清晰,由甲骨文演變發展而來的漢字,直到今天仍為占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使用,並被聯合國確定為通用語言之一。

甲骨文的風格流變

從書法特點上考察,甲骨文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瘦硬挺拔的細筆甲骨文,另一類是渾厚雄壯的粗筆甲骨文。甲骨文之所以表現出這樣風格迥異的特點,是由於受到年代、刻工、環境、內容等因素的影響。

在殷商時代,負責甲骨文書寫和契刻的人員,稱為貞人。在長達255年的時間裡出現的殷商甲骨文中,據專家考證,前後出自120多位貞人之手。每個人的性格、知識、修養不同,占卜方式和記錄習慣不同,而且不同時期也影響到各自審美觀的差異,使得甲骨文的風格隨年代的不同、貞人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甲骨占卜之謎

殷代的帝王非常崇信鬼神,神靈的意見至高無上,所以不管大事小事,遇事都要諮詢神靈。他們設想鬼神都是識字的,因此在祭祀時以文字代替口頭禱告,正是這種人神之間交流使甲骨文得以保留至今。

殷王與神靈之間的對話,是由巫師兼史官的「貞人」做仲介,透過占卜的方式進行。占卜的人最後的裂紋情況來判斷事情的吉凶,貞人還要用刀子把占卜凶吉情況及應驗與否的結果直接刻在卜兆的近處,有時也會用朱或墨先寫在甲骨上面然後再契刻。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