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

ebook 天下共傳之寶

By 陶衛東

cover image of 玉雕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玉為自然之精華,一開始就獲得人類特別的鍾愛。

中國人眼裡的玉是與眾不同的,

玉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

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先祖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

史前玉文化

相傳至黃帝時代人們便視玉為神物,或以玉為媒介去溝通神靈,聽取神的旨意。神的旨意被琢刻在玉器上,即留下了契刻的諸多符號,巫則成為集神權、政權、兵權三權於一身的原始部落最高統治者。概括而言,史前玉的文化意蘊基本上包含美、神、瑞三個原始基因。

玉與中國人的審美

孔子提出的玉有十一德之說,不僅是對玉文化底蘊的高度概括,而且還精闢地闡述了玉文化的思想內涵。玉的色彩美、音律美被重新探討,逐步深化,古玉的欣賞與收藏成為新的社會風尚,由此派生的沁色美、殘缺美等新的審美視角被愛玉者察覺。

玉雕的題材與造型

玉雕吉祥圖案是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吉祥文字,以民間傳說及神話故事等為背景,透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表達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祈求幸福、長壽、喜慶等的美好願望。

明清兩代的玉雕風格

明清兩代的玉雕製品雖然也有其各自的特點,如明代玉雕傾向簡潔、曲折相宜,而清代則傾向於繁複和曲線,但總體而言相似之處較多,如藝術上追求清新雅緻的風格、精緻玲瓏等,這與當時文人的審美趣味有著重要的關聯。

從工藝的精度來看,清代則較明代更為講究,要求更為嚴格,不論是單獨應用一種工藝,還是綜合2種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規矩方圓,一絲不苟。凡直線必須筆直,圓形必如滿月,委角必得圓潤,尖角一概鋒銳,有著豐富的韻律感。

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