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

ebook 現代與古老的交匯

By 王俊

cover image of 沙烏地阿拉伯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走進沙特,映入我們眼簾的不是黝黑的石油,

就是濁黃的沙漠。在單調顏色之外,

卻出現了一抹綿延深邃的湛藍,

翻開地圖才發現原來這便是

橫跨非洲以及阿拉伯半島之間的狹長海域—紅海。

但在沙漠中與酷熱作鬥爭,為人們阻擋風沙的棗椰樹的確是沙漠的衛士。一排排棗椰樹,形成了一個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花園,它們用結實的枝幹,保衛著沙特的每一寸土地。

阿拉伯半島的沙漠王國

作為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國家,由於受到沙漠的影響,沙特阿拉伯氣候乾燥,多年少雨,因此也被稱為「缺水之國」。漫步在沙特城市,不論是麥加還是麥地那,想到的就是豐富的石油以及富有神話色彩的伊斯蘭教,也由於宗教的廣泛傳播,導致其政治披上了一層宗教色彩。

戰爭成就的王國

伊斯蘭教傳播以前,阿拉伯半島社會正處於原始部落瓦解、階級社會逐漸形成的時期。而要消除這些矛盾,須建立一個統一的文化圈,這時穆罕默德響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他創建的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半島走向統一的引繩。

獨特的經濟—油海之國

20世紀70年代初,石油大幅度提價,沙特的石油收入迅速增加。沙特以石油出口和石油加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策略取得了明顯成效。沙特用大量石油換取美元,興建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等大型國營企業,積極扶植私人企業的發展,使得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逐漸占據了沙特經濟的主導地位。

古老的文明與風俗

隨著石油美元滾滾而來,沙特阿拉伯確實成為了幸福的沙漠,而幸福的沙漠外的人們為追求幸福也紛至沓來。而節日也是在「沉悶」的宗教氣氛中舉辦。真主賦予的力量與智慧使這個民族這般與眾不同,如今「天方夜譚」式的沙特生活已成為現實,但令人心亂神迷的文化還在繼續發展。

「新意」文學

伴隨著宗教興起的新意文學,在阿拉伯大地上出現了眾多文學愛好者,其中以沙米拉為代表。她的各種著作在宣傳伊斯蘭教教義,提倡平等,婦女也應享有同男子同等的待遇。作為古人留下的文化遺產,沙特人小心翼翼地保管收藏,並且申請加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

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伊斯蘭教沒有產生於歷史悠久的古代中國,也沒有誕生於強大的羅馬帝國,更沒有興起於文明昌盛的波斯,而是發祥於一個默默無聞、文明程度較低的阿拉伯半島。每年都會有上千的伊斯蘭教教徒前往麥加朝聖,以表示對真主的虔誠,其場面之盛大,令人嘆為觀止。

沙烏地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