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藏書

ebook 以命傳承的智慧價值

By 孫峰

cover image of 民間藏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書籍是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

闡揚思想主張為目的,

經過創作編纂並用文字書寫、

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

書籍的產生與文字的發明有關。一般認為,在夏商時代文字逐漸定型期,正式的書籍就已經產生了。

先秦時期的民間藏書家

孔子是我國最早的私家藏書家之一,也是先秦時期最大的藏書家。在對商周典籍進行整理編次時,他和弟子們曾對傳世圖書進行過廣泛的蒐集,《史通·六家》載:孔子曾使子夏等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他還得到黃帝玄孫帝魁至秦穆公時的書籍文獻共3240篇,據說《詩》、《書》在經孔子刪定以前也各有3000多篇。

民間藏書誇江南

明朝民間藏書家人數眾多,藏書量空前豐富,可以說藏書之風浸染了全社會的各個階層。首先,各地藩王藏書為圖書史上之最。明初實行分封制,以後各地藩王不與朝事,又饒有家財,遂廣事蒐集,醉心藏書、刻書。他們所刻之書,校勘精審,版印精美,紙墨精良,在圖書史上被稱為「藩本」,歷來為藏書家所珍重。

文字獄與《四庫全書》

清初統治者除了採取政治、軍事上的措施外,在文化上則推行雙重政策。一方面積極接受漢族文化,力倡儒學,並多次進行大規模文獻整理,編纂大型圖書;另一方面又實行文化專制,製造大量文字獄。清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帝都接受了很好的儒家教育,尤其康熙、乾隆經學、詩詞、書法造詣很高,僅乾隆留下的所謂「御製詩」就有43000餘首。

民間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