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

ebook 從刻劃到揮灑紀錄變程

By 王傳賀,王謙

cover image of 毛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散文家余秋雨說:

「中國傳統文人有一個不存在例外的共同點:

他們都操著一副筆墨,寫著一種世界上很獨特的毛筆字。

這是中國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態,

也是中國文化的共同技術手段。」

毛筆對中國文化特色的影響與促進

毛筆與鵝毛筆的書寫特點的不同使中國漢字和西文字體的發展道路出現了實質性的不同。使用毛筆書寫,書者能更多地關注字與字本身的內在關係,使得中國漢字發展成一種書法藝術成為一種可能,而鵝毛筆書寫,則使西文文字關注更多的卻是字以外的東西。

毛筆在中國歷代的發展

明清制筆,不僅講求實用,更加講求用料的多樣性及工藝的欣賞性。當時筆頭選用毫料主要有羊毫、紫毫、狼毫、豹毫、豬鬃、胎毛等數十種。明代陳獻章創製了一種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的筆頭,稱為「白沙茅龍筆」。明清筆的形制類型也有增加,出現了楂筆、鬥筆、對筆、提筆、楹筆等大型筆以及一些專用以作工筆畫的小型筆。

王羲之與鼠須筆

王羲之所用的鼠須筆,與老鼠沒有一點關係,即指現今所謂的狼毫,也就是鼬鼠(俗稱黃鼠狼)尾部的毛。宋人陸佃在《埤雅》說:「鼬鼠,俗謂之鼠狼,一名鼯,今栗鼠似之,蒼黑而小,取其毫於尾,可以制筆,世所謂鼠須,栗尾者也,其鋒乃健於兔。」鼠須筆這一名稱的存在,只是由於當時還沒有狼毫的統一名稱。

歐陽詢「不擇紙筆」

初唐書壇繼承了東晉以來書法傳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尤其精研筆法與結構,為後世的楷書技法系統樹立了典範。他們的書法面貌各有特色,歐陽詢的險峻、虞世南的圓潤、褚遂良的飄逸、薛稷的健拔,其中歐書特能別開生面。

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