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與尺度

ebook 中國現代文學的獨到見解

By 朱自清

cover image of 標準與尺度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標準與尺度》是朱自清的雜文集,共收錄了22篇文章。這些文章大多涉及文學與語言問題,旨在對知識份子在新舊交替時代面對時代的回應進行探討。

本書的開篇文章《動亂時代》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種種不安和動盪,反映了作者的關切與憂慮。接著,朱自清寫下了《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讚頌了先賢的歷史功績和思想創新,同時也呼籲後人應繼承傳統、發揚光大。在《回來雜記》中,作者回憶了自己的求學經歷,並對時下的教育現狀提出了看法。

然而,本書重點在於論述文學的標準與尺度問題。在《論嚴肅》中,朱自清認為作家必須要有一定的嚴肅性,不能輕率行事;而在《論通俗化》中,他則主張作品應能夠被廣大讀者理解。此外,《論標語口號》、《論氣節》等篇章,也展示了作者對於文學表達的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

除此之外,《論吃飯》則從一個側面探討了食物與文化的關係,《語文學常談》則是一部有關語文教育的重要論述。而在《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中,朱自清從魯迅的角度審視了中國語文的特點與優勢。此外還有《誦讀教學》、《論誦讀》、《論國語教育》等篇章,對於語言教育和古文學欣賞進行了深入探究。

總體來說,《標準與尺度》是一部思想性極高的作品,涉及範圍廣泛,內容深入,觀點獨到。它記錄了一位元知識份子對於文學與語言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如果你想深入瞭解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和語言教育的歷史,那麼本書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佳作。

本書的主題「標準與尺度」旨在探討文學與語言領域中的一些核心問題,包括作品的嚴肅性、可讀性、語言表達的標準、氣節等方面。這些問題不僅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具有特殊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在今天的文學和語言教育中仍然具有深厚的現實意義。

作者朱自清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深刻思考能力的知識份子。他在本書中所展示的對於文學與語言的思考和見解令人歎為觀止。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在《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一文中說到:「一種民族的語言,是整個民族的思維方式的結晶。」這一觀點不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也是當今社會應該認真對待的問題。

本書涵蓋的主題廣泛,篇章內容深入、獨到,可以啟發讀者對於文學和語言的思考。如果你想瞭解中國現代文學史和語言教育史,或者是對於文學與語言領域的重要問題感興趣,那麼《標準與尺度》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佳作。

標準與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