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長城戚繼光

ebook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By 林風

cover image of 明代長城戚繼光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是明代的萬里長城——名將戚繼光的傳記。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年朋友送他號「孟諸」,是明朝中葉的傑出代表和閃耀將星。他為中國反對海外異族入侵立下了赫赫戰功,並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

西元1528年,戚繼光出生在安徽定遠將門之家。家教嚴苛,自幼飽讀詩書,深明經史,習文弄武,報國志堅。1544年,16歲的他襲職登州衛指揮僉事,開始了他的戎馬人生。

戚繼光軍旅生涯開啟之際,正值東南沿海遭受倭寇橫行的嚴重外患。1555年到1566年,他歷經12年平息倭患,訓練了技術精湛、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戚家軍」,十余年間,「計全勝八十餘戰」,「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遭一劫」。他被譽為常勝將軍,成為中華民族反對海外異族入侵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

1568年到1584年,戚繼光臨危受命北調薊州,開始了抵禦蒙古部族內犯、保衛京師的戰鬥生涯。他制定實施防禦戰略,蒙古騎兵未曾踏入長城內一步,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功效。他鎮守薊鎮16年間,「邊備修飭,薊門宴然」,即便離開薊鎮,後繼者「踵其成法」,依然確保了薊門「數十年得無事」。他南征北戰40多年,屢建奇功,寫下《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兩部軍事著作,豐富了中國的兵學寶庫。這兩本書備受後代兵家重視,更被列入中國古代十大兵書。

然而,在官場上,戚繼光難逃厄運。他被昏庸腐敗的明朝以「無造反之證據,有造反之能力」為名彈劾貶謫至廣東。1584年罷職還鄉,1587年1月在貧病交加中病逝,終年60歲。明廷直到萬曆末才給他諡號「武莊」,天啟年間將其諡號改作「武毅」。崇禎八年,為了褒揚戚繼光功績,在今蓬萊為其建造戚家祠堂,賜額「表功」,是為「表功祠」,每年春秋予以祭祀。

戚繼光被譽為偉大的民族英雄和卓越的軍事大家,他之所以深受人民喜愛和景仰,重要原因在於他懷有濃濃的報國情懷和深深的愛民之心。戚繼光始終將救民於水火視為根本,無論是南方抗倭還是北方禦虜,他都堅定地將保民安邦放在首位,把部隊視為守衛國家和人民的利器。晚年,戚繼光被貶廣東,儘管處境惡劣,但他的初心始終不改、矢志不移,拖著病體依然勤勉工作,練兵著書。對人民的愛,則在他的言行間有所體現,老百姓把他比作再生父母,大街小巷傳唱道「生我兮父母,長我兮疆土。生我不辰兮,疆土多故;奠我再生兮,維戚元輔」,可見他所受到的人民愛戴之深厚。

明代長城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