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科考

ebook 娓娓道來恐龍之一切

By 科普小組

cover image of 恐龍科考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上估計,

恐龍大約是在三疊紀的中晚期出現的。

因此,恐龍的老祖宗理應是三疊紀早期的某種爬行動物。

三疊紀早期的地球上活躍著許多爬行動物,其中似哺乳類爬行動物最繁盛,是一個大種族;而其他種類的爬行動物都是一些比較落後的、不起眼的小種族。恐龍的祖先就是這些小種族中的一分子。

恐龍的祖先

地層裡的化石是我們查詢恐龍祖宗的檔案。從化石上我們得知,恐龍的老前輩是槽齒類爬行動物。這類動物中的假鱷龍與恐龍的關係最密切。假鱷龍是一種食肉的爬行動物,體長約1.5米,樣子有點像鱷魚,也有點像恐龍。它的後肢長,前肢短,能用後肢行走。牙齒長在齒槽裡。在解剖學上與早期的恐龍很相似。

恐龍的對手

鱷類和恐龍出自同一個祖先——槽齒類,它的資格和恐龍一樣老。雖然沒有稱霸於中生代,但顯然它們比恐龍有耐力,它們存活到了今天。在當今的世上,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們也可以說是一方霸主。在中生代,鱷類也初露鋒芒。

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白堊紀晚期的地層中發現了「怖鱷」。「怖鱷」身長將近20米,僅頭長就有2米,而且寬大,七八輛小轎車排起來的長度和它差不多。

恐龍的逐漸滅絕

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複雜的生態因素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中生代,環境優越,恐龍稱霸。在似乎沒有什麼對手的情況下,它們的個頭越長越大,一些器官也隨之退化,對環境適應能力越來越弱。

然而,在大約8000萬年前,地球氣候與環境發生了變化。白堊紀晚期,氣候開始變冷,適於恐龍的熱帶和亞熱帶環境,逐漸被適合哺乳動物的溫帶環境所代替。氣溫變化,植物的種群也發生變化,由此,引起恐龍食物鏈改變或中斷。同時,哺乳類日益發展,對小型的恐龍和幼年恐龍造成威脅。從而,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了恐龍慢慢滅絕。

恐龍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