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自傳

ebook 生命反思與成長之路

By 沈從文

cover image of 從文自傳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文自傳》講述了沈從文年輕時的湘西成長經歷,

記錄了作者天真好奇的童年時代,

胸懷抱負卻經歷坎坷的青年時代,

最終選擇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我有了外面的自由,對於家中的愛護反覺處處受了牽制,因此家中人疏忽了我的生活時,反而似乎使我方便了一些。領導我逃出學塾,盡我到日光下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萬匯百物的動靜,這人是我一個張姓表哥。他開始帶我到他家中橘柚園中去玩,到各處山上去玩,到各種野孩子堆裡去玩,到水邊去玩。他教我說謊,用一種謊話對付家中,又用另一種謊話對付學塾,引誘我跟他各處跑去。即或不逃學,學塾為了擔心學童下河洗澡,每度中午散學時,照例必在每人手心中用硃筆寫一大字,我們尚依然能夠一手高舉,把身體泡到河水中玩個半天,這方法也虧那表哥想出的。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與水不能分離。我的學校可以說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我最初與水接近,便是那荒唐表哥領帶的。

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

學校環境使我們在校外所學的實在比校內課堂上多十倍,但在學校也學會了一件事,便是各人用刀在座位板下鐫雕自己的名字,又因為學校有做手工的白泥,我們卻用白泥摹塑教員的肖像,且各為取一怪名。在這些事情上我的成績照例比學校功課好一點,但從不得到任何獎勵。

照情形看來,我已不必逃學,但學校既不嚴格,四個教員恰恰又有我兩個表哥在內,想要到什麼地方去時,我便請假。看戲請假,釣魚請假,甚至幾個人到三里外田坪中去看人割禾也請假。

一個轉機

不過他說白話文最要緊處是「有思想」,當時我不明白什麼是思想,覺得十分忸怩。若猜得著十年後我寫了些文章,被一些連看我文章上所說的話語意思也不懂的批評家,胡亂來批評我文章「沒有思想」時,我即不懂「思想」是什麼意思,當時似乎也就不必怎樣慚愧了。

這印刷工人使我很感謝他,因為若沒有他的一些新書,我雖時時刻刻為人生現象自然現象所神往傾心,卻不知道為新的人生智慧光輝而傾心。我從他那兒知道了些新的,正在另一片土地同一日頭所照及的地方的人,如何去用他們的腦子,對於目前社會作一度檢討與批判,又如何幻想一個未來社會的標準與輪廓。他們那麼熱心在人類行為上找尋錯誤處,發現合理處,我初初注意到時,真發生不少反感!可是,為時不久,我便被這些大小書本征服了。我對於新書投了降,不再看花間集,不再寫曹娥碑,卻歡喜看新潮改造了。

為了讀過些新書,智識同權力相比,我願意得到智慧放下權力。我明白人活到社會裡應當有許多事情可作,應當為現在的別人去設想,為未來的人類去設想,應當如何去思索生活,且應當如何去為大多數人犧牲,為自己一點點理想受苦,不能隨便媽虎過日子,不能委屈過日子了。

從文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