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檔案

ebook 窺探稀世珍寶

By 科普小組

cover image of 國寶檔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文王派人把卞和接進王宮,並命令玉石匠精心思索,

剖開石頭,果然從中得到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奇寶,

文王再命令工匠將它雕琢成一塊玉璧。

世人為了紀念卞和的發現,便給玉璧取名為「和氏璧」。這就是「和氏璧」的由來。

和氏璧的祕密

一些學者認為,「和氏璧」不是一塊玉,因為荊山地區不產玉,玉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種較常用常見的東西,並不稀奇,一般人都可以分辨清楚,王宮的玉石匠更不可能不認識玉。因此,當卞和把它獻給楚王時,經驗豐富的內宮玉石匠,絕不會把玉誤認為是一塊普通石頭。

由此可以斷定:卞和獻給楚王的,並非玉,而是玉石匠不認識的、不同於一般玉的另一種奇寶。正因為這種奇寶是第一次被發現,所以任何人都不認識它,都分辨不清。由此可見,一些古籍把「和氏璧」描寫成玉璧,這是誤傳。由於誰也不知道這種奇寶的名稱,所以一些古籍就把它錯寫成珍貴的玉璧,很多學者斷定它根本不是玉。

毛公鼎

毛公鼎鼎內銘文,分為左右兩幅,是一篇完整的「冊命」,字裡行間似有陽紋格線。全文首先追述周代國君君主文王武王的豐功偉績,感嘆現時的不安寧;接著敘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內外事務,擁有宣布王命的大權。宣王一再教導毛公要勤政愛民,修身養德,並賜給他一些器物以示鼓勵,毛公將此事鑄於鼎上以資紀念。

該銘文筆法端嚴,線條質感飽滿,結體莊重,以至於出土以來,清末的書法家們無不為之傾倒。清末著名書法家李瑞清就曾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郭沫若先生也稱該鼎銘文「抵得上一篇《尚書》」。

流光溢彩的「唐三彩」

唐三彩,可以說是唐代宮廷政治和社會經濟發展最好的歷史見證。唐代之後的宋、遼、金朝,都繼承並有所創新和發展了唐三彩的工藝傳統。如宋二彩沉靜素淡的典雅風格,遼三彩濃郁撲面的草原氣息,金三彩祥和安定的生活情趣,使人彷彿置身於和諧美好的世外桃源,極富藝術享受。元、明、清時期,由於以質地堅實緻密、釉色清亮澄澈的青花瓷為代表的瓷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

國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