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

ebook 儒家思想和中外融合

By 柳若芍

cover image of 古代建築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中國的古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要素完整的建築體系,

有單體建築到院落組合以及城市規劃、園林佈置,

獨一無二地體現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築思想。

建築中民族精神的傳承

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要求對先前的建築形式,結構技術不要多去改動,所以古建築史上就不可能發生西方那種風格的變化和技術手段的更新。在建築立面形象上,從秦到清代的2000餘年中,臺基、柱子加鬥拱、大屋頂這三段式的基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單體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擴展,形成層層相套的院落。

古代建築中的風水學與生態學

追求含蓄在繪畫中強調「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境界;在園林中強調曲折多變,含蓄莫測。這種含蓄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其布局來講,是含蓄的。例如中國園林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測。往往巧妙地透過風景形象的虛實、藏露、曲直的對比來取得含蓄的效果。

古代建築的特徵解析

中國古代建築多以眾多的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為一組建築群體,大到宮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嚴格的方向性,常為南北向,只有少數建築群因受地形地勢限制採取變通形式,也有由於宗教信仰或風水思想的影響而變異方向的。方正嚴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於中國古代黃河中游的地理位置與儒學中正思想的影響。

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

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透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

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