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如何燒錄黑暗

ebook

By 蕭宇翔

cover image of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生命」

這本詩集也許是推動下一個詩歌黃金世代的開端

楊牧詩獎得主蕭宇翔首部詩集

在靈活的意象擺闔間,處理內在幽微的念想

  認識生命的途徑和方式裡,蕭宇翔選擇從詩歌切入,既然「詩歌是語言的最高形式」,而「語言是串聯起所有價值的系統」,《人該如何燒錄黑暗》即是蕭宇翔認識生命的歷程。

  在第一部詩集裡,詩人展示了他的「詞彙庫」,並且清楚交代了從何而來——特朗斯特羅默、木心、阿巴斯、楊牧、德里克・沃克特,也許還有一位被稱呼為「永和」說台語的人士。就如同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詞彙庫的建立是詩歌創作的基礎。

  燒錄,是上個世紀的日常勞動,以鐳射將光碟的塗層燒去部分,藉以完成不可逆反的錄製。以科學的詞彙描摹人類的情感流動,是蕭宇翔處理「情」與「理」的最佳注解。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共分六輯,從分輯中,層層遞進,由前人的精采作品出發,以無限自由的遊牧的爵士做結,明白「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灰塵的前身,也將是灰塵的來世」。呈現了詩人的進路,描摹了未來的企圖,展露持續建構快速膨脹的詩觀:

  輯一,「詞彙庫」建構的展現,透過模仿,致敬心儀的前輩寫作者。

  輯二,以唱片的正反面概念,做了三組兩兩參照的詩,是前因與後果,也是表裡的映射。

  輯三,如何將日常的感情經由「構思」的歷程轉化成理性的,富含敘事性的詩作。

  輯四,「告訴我什麼是生命」,一句少年的誠摯問句,帶出了自我不斷修正的宇宙觀。

  輯五,既是時間之旅,也是空間的轉移,如何以詩伴隨生命旅程中的自己

  輯六,從爵士自由的切分節奏中,重新解放「詞彙庫」的序列,發展新的韻律。

  感受列車正加速,窗格剪裁過你的雙目

  ──飄搖的絲絮。玻璃扇開,有人

  目送在窗外。這時一些氣旋透入而種籽

  紛落荒野──連根生長火芒與風葦

  ──〈火芒與風葦〉

  

本書特色

  蕭宇翔的首部詩集,無論在結構、主題,詩行的表現與掌握,毫無新手的生澀與稚嫩。雖然生於世紀末,卻自詡為「新古典主義」信徒,講求均勻、對稱,反對無意義的華麗裝飾。強調「構思」的蕭宇翔,認為這是作詩的理想途徑,也只有透過構思,能將形式與內容兩者統合起來。對他來說,詩的範圍應是越寬闊越理想,任何明確的定義,都可能限縮發展的可能。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是一位青年詩人的誕生歷程,除了展現寫作實力外,同時也處理了人生的命題:「遺忘與原諒」。

各界推薦

  推薦序:須文蔚,楊智傑

  推薦短語:廖偉棠,吳懷晨,曹馭博

  推薦人:宋尚緯、吳晟、柯泯薰、孫梓評、馬翊航、陳黎、張寶云、煮雪的人、鴻鴻、顏艾琳

  

  以充滿智慧與同情的語言,展現出表述真理、呼籲正義以及追求善美的抱負,呈現了詩意,更展現思想,難能可貴。──須文蔚(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夢土上》、《孤獨國》、《苦苓林的一夜》、《夢或者黎明》、《舟子的悲歌》、《水之湄》......二〇二二年,是他,雀的眼睛帶領我們迻譯生活,蕭宇翔首部詩集。 ──詩人 吳懷晨

  蕭宇翔的詩歌同時具有古典與現代的精神;這本詩集也許是推動下一個詩歌黃金世代的開端。──詩人 曹馭博

  機敏而節制。這是我所認識的宇翔。──詩人 楊智傑

  這是一個格局恢弘的青春祭壇,上有詩的縱橫開闔之自由演練,展現詩神最初的傷痕與榮耀。──詩人 廖偉棠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