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

ebook 悲傷療癒心靈地圖(暢銷經典版)

By 蘇絢慧

cover image of 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悲傷是愛的延伸;

走過悲傷,沒有時間表,沒有一定的方式。

這條路上你並不孤單,因為你還有自己可以陪伴。

本書可以幫助你,幫助你的朋友,走過一段失去摯愛、摯親的悲傷之路。

每篇附有自我檢視作業:請勇敢說出你的悲傷故事,透過自我對話與記錄,重新找回你的人生。

「大家都要我快快走出悲傷,但沒有人瞭解我內心的煎熬,我根本活不下去......」

「怎麼辦?喪親之後,我覺得好痛苦、好難受,我是不是有問題?」

「我的親人因為喪偶而失落了好一陣子,我要怎麼幫他度過悲傷?」

如果悲傷突然降臨......失去摯愛的你,一切生活失了控,甚至求助親友拉你一把也無濟於事,彷彿你的人生就此斷裂、了無生趣......

只有你自己「走過」,才能夠改變你的生命

這段悲傷日子,你必須親自「走過」──接受悲傷的發生,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感受這段不可抺滅的意外插曲,讓生命繼續前行。假如你只願意「走出」悲傷,那些不堪、脆弱、無助的記憶將留在原地,悲傷就會無預警的再度影響你的生命。

因為愛,我們悲傷;當能好好說再見,我們好好的活著

《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是台灣「悲傷療癒」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在親身走過悲傷療癒過程,帶領悲傷團體進行諮商工作後,整理出的經驗與心得;蘇絢慧的文字蘊含著溫暖力量,能夠帶給悲傷者最柔軟的提醒,彷彿一位願意聽你說話的人,始終守在你身邊。本書同時收錄了多則真實發生的故事,能夠幫助閱讀者連結到自己的失落經驗,因為我們並不是孤單一人。唯有自己「好好的活著」,才能給逝者一個最好的存在意義。

請勇敢說出你的悲傷故事,透過自我對話與整理,重建你的人生:

1說出你的悲傷故事

2試著感受、承認,並說出你的情緒感受

3我的生命怎麼被改變了?

4聽歌,讓歌為自己表達心情

5完成那些對你個人而言有意義的哀悼過程

6給遠去的摯親,寫封說再見的信

7整理生命的失落史

8檢視是否有不合情、不合理的信念,成為干擾生命療癒的元凶

9身心內外在需要的覺察之一

10我需要什麼樣的資源?

11試著說說看對悲傷的新認識:認識、瞭解悲傷面貌、安在悲傷中

12檢視自己是悲傷,或是憂鬱

13我願意,並且嘗試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14回看失落在生命中的意義,與生命在遭遇失落後,可以活下來的意義

15同理共感的陪伴

本書特色:

◎蘇絢慧心理師針對此次的暢銷經典版,除了進行內容增修外,也特別書寫【新版自序】〈驟變之後,是療癒與重建的開始〉,期許更能陪伴喪親者走過這一段悲傷的路。

◎「新版能在我五十知天命這一年重新出版,對我而言別具意義。我幼年歷經至親祖母驟逝、生活突變、頓失所依;少女時未能見摯愛父親最後一面,經歷天人永隔的悲慟;以及後來經歷許多失落和死亡的發生,這些遭遇曾讓我青少年時期的生命蒙上沉重陰影和心理創傷。在各種機緣下,我一路從受傷者走到療傷者,從療自己傷的歷程,逐步走到理解及領悟療傷的知識與方法,成為一位療傷行者,能用長長也短短的生命歲月,在知天命的這一年領悟這就是我的人生,欣慰接納自己的人生情境,也心懷各樣的感謝、感激,讓自己雖曾受重傷卻能得著心靈痊癒,並能領略生命的各種韌性和潛能,貢獻自己的生命與專業獲得,這確實對如今的我來說,是奧妙的福分,除了感謝,還是感謝。......願你無論歷經多少歲月時光,你終能有感內心的平靜安然,了然於心地對著自己的生命、對著已離去的人們說出:「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並再度擁抱生命、擁抱關係、擁抱愛,因為這是悲傷真正要教會我們的事。──摘自【新版自序】〈驟變之後,是療癒與重建的開始〉

◎讀了蘇絢慧女士寫的《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這本書以後,才能分辨什麼是「走出悲傷」,什麼是「走過悲傷」。「走出」是「被人鄙棄或拒絕於生命之外,成為一段不堪、脆弱、無助的記憶......」而「走過」是「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是生命走過的足跡,是一段生命不可被抹滅掉的過程。......這過程有殘酷也有情,我們在當中學會拋掉不適合生命的部分,重新接納生命所需要改變的部分。」

也就是說「走出」只是拒絕接受與感受悲傷,長久下來,生命會處在空洞與麻木狀態,失去活的熱情與動力。而「走過」則是感受悲傷感受愛,感受低落與感受熱力。這種感受會讓人「學習勇氣的功課,以及生命智慧的功課,洞察生死意義與生命核心價值的高度智慧。可以將這份淤積在心上的痛楚轉化成生命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對我來說,這是我從來說不清楚的認知觀點,現在我知道我是「走過了悲傷」,我活得夠豁達、積極。悲傷不會消失,但它不再纏著我以及我的家人和朋友。──摘自【原版序文】〈走過悲傷的深淵〉/薇薇夫人

◎依我個人之見,本書至少更具有以下兩項難得的優點,值得向讀者推薦。首先是,作者所具備的專業能力與個人經驗,使得這本書在理論與實務經驗方面能夠兼具,而且相得益彰。在閱讀本書時,讀者往往會有細聽陪伴摯友叮嚀的溫暖感覺,卻不見一絲專家說教的意味,我想心理諮商工作中不斷強調卻不易做到的同理心,作者確實舉重若輕地做到了。

其次是,在貼近悲傷者處境為其設想,以協助走出悲傷的原則指引下,書中有不少貼心的設計,像是每一個主題之後的實作部分,以及書末附錄的簡易版悲傷關懷步驟都是。不可否認的是,悲傷者在整個生命情境受困之餘,許多情緒都處於混沌不明的狀態,需要細膩的分化過程才能逐步釐清。

──摘自【原版序文】悲傷療癒的自助之道/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