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立生

ebook 清代臺灣的港口、人群與社會

By 林玉茹

cover image of 向海立生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港口市街便在全球史上扮演推手的角色,也是移民、族群接觸、商品、技術、制度、資本以及新舊文化最早的匯聚地。臺灣也在這股洪流中,躍上世界舞台。

進入清朝統治時期,陸權性格強烈的清廷,港口政策趨於保守,又因距離遙遠,對臺統治嚴守正口對渡之制。然而,正口政策無法符合臺灣各地對外貿易的需求,造成走私盛行、私口崛起;加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大幅衰微,港口管理出現了中央與地方政策和管理雙軌制的現象。

另一方面,即便在官方政策限制之下,閩、粵移民仍大舉遷入,促使臺灣各地進入積極拓墾的狀態,全島出現了近兩百個港口。由於政策、條件、區位的差異,部分港口進一步變成市街,甚至是全球型(條約港)、全島型或區域型(正口)以及地區型(小口)的港街或港口城市。

臺灣港口市街的發展,除了一般影響港街變遷的各種原因外,由於臺灣社會的移墾性質,不能忽視族群關係這項要素。而從族群的衝突和合作來觀察港街變遷或港街間的競爭,是過去全球港口城市史較少注意的面向。

本書即試圖從全球史視野,透過梳理清代臺灣港街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面向的嬗變,呈現前近代港口市街發展的共相和殊相。

向海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