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平等

ebook 一段女性身體的覺醒之路

By 艾莉絲.迪艾波

cover image of 月經不平等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第一本全方位談論「月經」的專著,含括神話宗教、社會文化與醫學新知

重新思考女性身體,破除月經汙名,終結月經貧窮,發展月經平權必讀之作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

我們究竟是怎麼把代表生之禮讚的月經,扭曲成一則髒話或詛咒?

──光明正大談論月經的時刻已經到來!

  每個女性一生會在40年間經歷約400次月經,這個按時報到的生理現象再自然不過,

  但為什麼人們提到它,常像是說起一件不可告人的祕密,小心翼翼?

  ▎什麼是「月經禁忌」?你我都不陌生~

  →有各種代稱:那個、大姨媽、好朋友、例假、MC......就是不稱其名。

  →宗教經典裡總說經血不潔,而依照民俗,月經來的女性不准拿香、不准進廟。

  →人們多半私下輕聲求借生理用品,不好意思像需要ok繃那樣公開詢問。

  ▎「現在哪還有月經汙名化!」──這是真的嗎?

  →馬拉松選手參賽時運動褲經血外漏的照片,招致網路上的激烈反彈與攻擊......

  →「她又發神經了,真是受不了,一定是她那個來了!」

  →「請什麼生理假,有那麼不舒服嗎?不會是裝的吧?」

  無法談論自己的身體,是一種最有效的壓迫形式。

  對月經的靜默不語,即是對女性生命的不以為意、視若無睹。

  本書揭示歷來關於月經的諸多傳說、迷信,以及至今依舊滲透大眾內心的偏見。

  月經汙名化令男性對創造人類生命的生理現象懵懂無知,對經血有無來由的反感;

  令女性難以安心且清楚談論自己身體狀態,以致相關病痛未獲得足夠的醫療支持。

  作者從神話宗教的意蘊出發,談及生理用品的潛藏風險與推陳出新,再到醫學知識的遞進,引領讀者思索各種長久以來被隱而不見的月經議題;她更不吝分享自己從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個人生命經驗,包括初經的懵懂、經痛的折磨、避孕的選擇,乃至子宮手術與人工受孕的歷程,因此,本書也是她回顧自身40年月經生涯的追憶錄,深深引發女性讀者的感同身受。

  本書為所有流著血、流過血、即將流血的女性,也為所有身而為人的男性而寫。

  邀請你參與這場平和又流血的革命──

  理解、鬆綁、拆除那些對於月經錯綜複雜的情緒與認知,

  讓我們不再尷尬、不再無知,坦然自如地談論生命的真實。

  #關於月經,你知道的有多少?

  ‧人類為什麼會有月經?只有人需要每月增厚的子宮內膜嗎?

  ‧月經來潮的女性有如煉金術般的轉換能力,能讓酒變酸、讓肉腐壞?

  ‧男人也會有「月經」?神話與宗教中,男性的割禮之血是對應女性月經之血的某種替代象徵。

  ‧衛生棉成分曾驗出劇毒戴奧辛!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用品,或者,可以自在放血流?

  ‧歇斯底里到底存不存在?什麼是男女的荷爾蒙不公?男性就沒有情緒化的時候嗎?

  ‧可樂的課稅竟然比做為必需品的生理用品更低?終結月經貧窮是人權議題!

  ‧你的經痛是「經前症候群」,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致?別輕忽不論而耽誤治療。

  ‧經血真的可以救命!據最新生物科學研究,經血裡有幹細胞。

專序推薦

  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林薇 小紅帽 With Red 創辦人

  曾穎凡(凡妮莎) 臺灣月亮杯/月經碟片群眾募資計畫發起人

同盟推薦

  史文妃、陳苑伊 月亮褲谷慕慕 創辦人

  朱家安 哲學雞蛋糕腦闆

  宋尚緯 作家

  李欣倫 作家

  林靜儀 婦產科醫師、立法委員

  苗博雅 臺北市議員

  康庭瑜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蔡英美 婦產科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

  諶淑婷 作家

月經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