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的文學

ebook 臺灣作家吳明益的生態批評研究

By 關首奇

cover image of 人類世的文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一九九五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Paul J. Crutzen)在二○○○年提出「人類世」的假說,認為地球自十八世紀末便走入「人類活動全面改變地球的地質年代」的全新世代;尤以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增高為主要特徵。「人類世」標誌著工業、農業、森林砍伐、都市化、過度捕撈、化石燃料耗盡、廢棄物積累等人類活動,是影響地球環境變異的主要因子,超過此前其他自然力量。

比起學術意義,「人類世」的假說實際引發的典範轉移更受重視,它證實了本被視為各自獨立的科學、倫理和美學等範疇,在本質上彼此關聯。此一概念近來在科學、哲學,甚至是文學間湧現,顛覆了原本各自為政的知識體系。

儘管我們經常將所謂的「生態」危機與人類世聯想在一起,但它構成的挑戰已不再限於在非人類環境中的人類活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已。

本書從「自然」、「天橋」、「水」、「鄉土」、「物種」、「災難」、「生態烏托邦」七大面向,探索文學與生態對彼此的詰問,論及河川汙染、甲烷冰的開採、海洋廢棄物、石化工業、摧毀月球的行動、蝴蝶的販售,甚至是化成抹香鯨的人。這些道路終將通往同一個目的地:透過吳明益的作品,以「關係的本質」(ontologie de la relation)來思考生態。

本書研究的作品橫跨吳明益的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單車失竊記》;以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 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1》、《臺灣自然書寫的作家論 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2》、《自然之心――從自然書寫到生態批評: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3》、《臺灣自然寫作選》、《溼地.石化.島嶼想像》等多本論述。

「寫作當然無法拯救亞馬遜雨林,朗讀一首詩也不能復育旅鴿。然而,文學與藝術的存在卻能開啟一扇門,通往框架之外、穿梭慣常思緒之間。因此,解讀一個臺灣作家的目的不在於探索如何保護生境和瀕臨絕種的生物,而是如何構思一個具體的、以公共利益和多元且共享的未來為優先考量的集體。」――關首奇

人類世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