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思之光

ebook 建築詩人皮亞諾的美術館自然採光設計

By 施植明;劉芳嘉

cover image of 繆思之光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建築是一場冒險;也是說故事的藝術

 

「建築從來都不會相同。每一天都是新的冒險。每一件新的設計案都是一次新的冒險。感覺就像是《魯賓遜漂流記》登上新的島嶼,學習和發現新事物,永遠不會結束。」──Renzo Piano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建築詩人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他是美術館建築設計霸主,

最擅於利用自然採光設計為藝術體驗創造氛圍。

本書是中文第一本倫佐.皮亞諾專書,

台灣也在2023年迎來第一座倫佐.皮亞諾的作品──富邦信義A25總部的富邦美術館

 

關於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1937年生於義大利西北部海港城的熱那亞,目前仍於這座古城定居及工作。

 

得獎紀錄:

198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1998年第20屆普利茲克建築獎、

2002年全球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2008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2013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廿五週年建築作品獎

 

代表作品:

龐畢度中心,巴黎

關西國際機場航站,大阪

提巴武文化中心,新克里多尼亞

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黎恩(瑞士)

梅尼爾美術館,休士頓

保羅.克雷中心,伯恩近郊

碎片大廈,倫敦

紐約時報大廈,紐約

惠特尼美術館,紐約

 

無論是

以「噴嘴」漫射自然光線,強化雕塑作品形式和紋理(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

透過「光勺」讓藝術品沐浴在均布柔和光線下(亞特蘭大高氏美術館擴建案);

或是與伯恩郊外鄉村地景融為一體的「景觀雕塑」(瑞士保羅.克雷中心);

以及如同「飛毯」的玻璃屋面,為歷史建築注入新的活力(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自然光、透明性以及與城市對話,一直是皮亞諾設計美術館的關鍵元素。

 

透過皮亞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看他以踏實地建造來實踐夢想,由工業化構件的組合所展現的透明性建築美學,讓與城市對話的高科技建築所散發出來的人文主義光輝,在美術館建築中化身為「繆思之光」。

繆思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