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親的一封信

ebook

By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cover image of 給父親的一封信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我的寫作都與你有關,我在作品裡申訴的,

是那些無法在你胸懷裡申訴的話......」

─── 卡夫卡的熾誠家書 ───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本「父愛創傷」

//

你是我衡量所有事物的尺度。

你沒有覆蓋到或者你無法覆蓋的領域,才可能是我的生活。

而根據與你高大身軀一致的想像,這樣的領域寥寥無幾......

//

▍「親愛的父親,最近你問我,我為何聲稱對你感到恐懼......」

▍現代主義文學大師寫給巨人父親的控訴與傾吐

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充滿壓抑、疏離與絕望,始終在與權威、自我拉扯,他的寫作動機乃至人格養成,都和其父赫爾曼有關。

卡夫卡在他離世前五年,寫了一封長達103頁的信給父親,道盡對父親既崇仰又恐懼,急於逃離又交織著歉疚的矛盾情感。信中細述宛如巨人強大的父親對其施加的壓力,如何使他喪失全部的自信心──他渴望肯定,而父親給他的更多是言語上的羞辱與暴力;他亟欲獨立自主,結局卻是終生恐婚,難逃父親龐大的身影。

這封信最終被母親退還回來,未成功交到父親手上,但仍被留存下來。它是後世讀者親近卡夫卡、認識其寫作起源的一把鑰匙,也是一個始終追尋父愛、飽受童年創傷的男孩,對父親沉重而赤裸的控訴與傾吐。

//

你幾乎沒有真正打過我,可是你的咆哮,你漲紅的臉,

你急匆匆解下的褲子吊帶,它垂掛在椅背上隨時待用的狀態,

對我來說更為糟糕。就像一個人即將被絞死那樣。

如果他真被吊起來,他就死了,一切就結束了。

而如果他必須目睹整個準備絞刑的過程,一直到絞繩已垂在面前了,

才得知自己已被赦免,那麼,他可能會為此痛苦一生。

//

特別收錄:卡夫卡不同時期之肖像及其家族成員照片。

名人推薦

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專文導讀:「《給父親的一封信》不是文學作品,是卡夫卡對原生家庭的控訴。或許自覺與卡夫卡有類似經歷的讀者,能在卡夫卡的信中找到認同,因為他說過:『只是為了那些絕望者,希望才被賜予我們。』」

平路(作家)專文推薦:「我始終記得第一次讀到這本書的震撼。閱讀時我很年輕,想著到底是怎麼樣的情境,一句接一句,卡夫卡寫下如許絕望的句子?......翻開卡夫卡,段落間如果您不覺歎口氣,某些字句刺到了痛點?甚或悄悄流下淚水?那麼,經歷的或許是另一個意義的『成人禮』。回顧困擾您的父子關係,您內心將會出現通透而舒暢之感。」

張亦絢(作家)專文推薦:「卡夫卡對父親『既糾纏又挑戰』,對現在的讀者來說,應該是『太可疑的暗黑療癒』。然而,不同於現今的『乾淨俐落』,卡夫卡『並不直接來個過肩摔』──如何解釋?我不傾向套用『他優柔寡斷』這種浮泛說詞。我以為,卡夫卡是視他的創造者與虐待者為『自己的一部分』。因著大大忠於自我,無論多痛苦或多見笑,他都不以失憶與拒認為手段──這也是『寫信給父親』,但『非常反家書』的這封『陳情表』,值得我們思索的方向。」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凌性傑(作家)、鄭宜農(創作歌手)、蕭雅全(導演)|動容推薦

給父親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