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代表珀西‧南恩的「教育原理」

ebook 天性和教養, 自我的生長, 模仿趨向, 學校和個人, 著名科學家不朽的教育思想

By 珀西‧南恩

cover image of 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代表珀西‧南恩的「教育原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教育原理》堪稱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聖經;更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籍!本書從珀西‧南恩的著作中精選若干篇文章結集而成──珀西‧南恩近半個世紀都在中學、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他在教育理論領域最著名成就是他提出的「生物起源理論」,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協助學生盡可能實現最高度個人發展。▎關於教育的目的甲說:教育的目的主要在於品格的薰陶。乙說:教育的目的在於籌備完美的生活。丙說:教育的目的在於造就有利於健全身體的健全精神。......但是,到底是要「陶冶」什麼品格?如何「完善生活」?涵蓋哪些活動?所謂「健全精神」的標準又是什麼?每個教育計畫歸根究柢是一種實踐哲學,一定會接觸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所以,任何教育目的如果詳細到可以提供準確的指導,便都與生活理想有關聯,並且,因為生活理想是永遠不可能相同的,它們所矛盾的都將在教育理論中反映出來。▎關於遊戲兒童的創造性活動像守舊性活動一樣,具備一個經典的、顯然的表達形式,而這個形式就是「遊戲」。◎剩餘精力說「剩餘精力說」雖然讓人有啟迪,可是它在傳統形式上,並不能闡明所有問題。比如,一個疲憊的孩子,當無聊的散步改成捉迷藏遊戲時,他忘了他痠痛的兩腿,或是一個疲勞的成人,玩一下彈珠遊戲或者高爾夫球,回到工作感到神清氣爽。很明顯,在這兩個事例中,遊戲並不是發洩剩餘精力的途徑,而是新的精力藉機供應有機體應用的方法。▎關於模仿與本能人類本性的兩個堅不可摧的趨向。一個是「模仿」的普遍趨向,我們將稱它為模仿趨向,另一個是跟從某些獨特的活動路徑的趨向,我們將稱它為本能。◎什麼是「模仿趨向」?模仿趨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對接納別人的行動、情緒和思維的方法所展現的普遍趨向,它的範疇寬泛的遍布動物界,它的作用和獨特遺傳的作用那樣巧妙的交匯著,導致兩者難以分開。◎什麼是「本能」?某種先天決定趨勢,能夠用某種特別的身體情況、某個外界的東西或者某個特別的情形使它發動。飢餓就是第一種即欲求類的典型;好奇則歸於第二種,很多心理學家將這一種叫作本能。本書特色:英國教育家珀西‧南恩一生著述頗豐,他最主要的著作《教育原理》於1920年出版,其他著作還有《代數教學》、《化學初級讀物》、《愛因斯坦理論的理想主義解釋》、《20世紀自由教育的意義》等。本書即是從南恩的著作中精選若干篇文章結集而成,希望讀者可以從中領略這位教育家不朽的教育思想。

英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代表珀西‧南恩的「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