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 Distance |
---|---|
Loading... |
「舞蹈是一種偉大的原始藝術, 是一種能喚醒其他藝術的藝術。」 ☆「現代舞之母」伊莎貝拉.鄧肯親述傳記☆ 「這是紅色,我也是紅色的,這是生命與活力的顏色。」 波士頓的舞臺上,我裸露著胸部,奮力揮舞手中的紅色圍巾。 從小即展現舞蹈天賦,年僅6歲就開班授課, 芭蕾舞卻只學了三天便放棄——太制式僵化了! 「老師要我用腳尖站在地上,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因為這樣美』,我說這樣既難看又彆扭。就這樣,上了三節課之後,我就離開了,而且再也沒回去。他竟然將這種做作而又陳腐的體操動作稱為舞蹈,這只會干擾我對舞蹈的理想......」 除了追尋舞蹈上的自由,鄧肯也十分關注社會議題, 12歲時立志反對婚姻對女性的束縛,爭取未婚生育的權利; 並在誕下女兒的過程中,憤然抨擊現代醫學對女性的漠視。 「有種觀點認為,女人必須承受這種可怕的折磨的。這實在是一種空前絕後的野蠻行為的表現。這種觀點必須得到糾正,必須予以制止。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無痛分娩早就應該實現了,但卻始終無法做到,這真是一種罪過,就像醫生做手術時不用麻醉藥一樣,絕對是不可原諒的!......如果不能設法讓婦女們完全擺脫這種毫無意義的痛苦,那麼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去奢談什麼『婦女運動』或『普選權運動』了。」 前後幾段轟轟烈烈的感情,鄧肯孕育了一雙子女, 豈料一場車禍溺水意外,奪走了愛子愛女的性命, 鄧肯傷心欲絕,精神狀況每況愈下,終日產生幻覺。 恍恍惚惚間,她遇見了一個來自義大利的雕塑家, 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竟開口向對方索求一個孩子...... 痛失至親的鄧肯,她的雙腳還能再次舞動嗎? 又為何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為〈國際歌〉編舞? 身處反共情緒高漲的美國,這位叛逆的藝術家該如何立足? ※ ※ ※ 【國外媒體一致好評】 是我讀過的最為生動的一部自傳。 ——美國《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 面對是非曲直如此開誠布公、坦誠直率的陳述,而這些陳述就出自如此智慧、才華橫溢、特立獨行、各種傳聞不斷的傑出女性的自傳中。 ——美國《時代雜誌》(Time) 引人入勝到令人感動的閱讀體驗。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伊莎朵拉.鄧肯就像是出現在20世紀的酒神,令人難忘。 ——《Vogue》雜誌 當伊莎朵拉跳舞的時候,人們的思想會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些古老的世紀:回到世界的初始,那時偉大的靈魂可以在優美的身體中找到自由的表述;動作的韻律和聲音的韻律相得益彰,女人手臂所做的手勢是玫瑰花瓣的綻放,她的腳踩在土地上就像一片葉子落地那麼輕;所有對宗教、愛情、愛國、獻身等的激情或熱忱都由西塔琴、豎琴、鈴鼓表達出來了;男男女女都在他們家門口或神祗面前充滿宗教狂喜地起舞,或者由於內心迸發出生命的歡樂而在林間和在海邊翩然起舞。那一定是在傾瀉人類靈魂中所有強烈的、巨大的、美好的衝動,這衝動從靈魂傾瀉到身體,它和宇宙的韻律完美地配合在一起。 ——《紐約太陽報》(The Sun) 這是一部催人奮進的傳記,它讓你張開雙臂、睜大眼睛打開看世界的門和窗。 ——蘿拉.雅各斯(Laura Jacobs),《倫敦書評》雜誌(London Review of Books) 這部自傳是20世紀記錄藝術領域內反傳統主義和激進主義的最佳文獻。 ——美國《柯克斯書評》雜誌(Kirkus Reviews)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鄧肯還不知道如何系統、條理地闡述她的藝術。她的種種藝術想法大都是脫口而出,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俄羅斯著名表演和戲劇藝術理論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 如果我生就是一個舞者,如果我總是騰起雙腳躍入黃綠色的狂喜,如果這是我的開始和終結,那麼一切的沉重都將變得輕盈,每一個身體都是一個舞者,每一個靈魂都是一隻小鳥:這就是我的開始和終結。 ——德國哲學家尼采(Nietzsche) 不知道這些部長們在伊莎朵拉的舞蹈裡能夠找到什麼有害的東西?在我看來,她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正在跳著舞穿過一個沐浴著晨曦的花園,想要去採摘自己想像中的那朵美麗的花兒。 ——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看到她以後,使我想起惠特曼的偉大聲音,我從她的舞姿中發現了深奧的哲理。看她跳舞時,使我興奮的不僅是她的表現之美,還有她對於將來的人們所給予的純粹美的人生意義。 ——美國畫家、教育家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 伊莎朵拉是舞蹈界的酒神、真正的革命者。她蔑視一切傳統......貫穿其整個藝術之路多為孤獨和無助,但她依然無比堅定地一往無前。 ——美國舞蹈家、編舞家阿格尼絲.德.米勒(Agnes de Mille) 生命豐滿的傑作。 ——澳洲作曲家帕西.葛人傑(Percy Grainger) 這本書坦率得令人發窘,生動地讓我們感到一個亮麗生命的耀現。 ——中國作家林語堂 [本書特色] 本書為現代舞之母伊莎貝拉.鄧肯親筆傳記。出生不久父親即破產,跟著母親四處打零工;早早發現自己的舞蹈天賦,卻又不屑於機械化的舞蹈學習;主張舞蹈不該受到人為的桎梏,而應以崇尚自然韻律為依歸,深刻影響了後世舞壇以及其他領域的名家。第一人稱的筆法令讀者更加貼近鄧肯的內心世界,一窺知名藝術家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