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

ebook 打造自身平衡, 建立彼此連結

By 愛德華•布羅德金

cover image of 調和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對焦「生而為人」的核心本質,

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是每個人該擁有的能力。

從今天起,藉由「調和」——

超越正念、洞察人心,療癒自我、同理他人!

掌握「社會腦」的人類優勢,發揮自身的心智潛能:

透過眼神交流、動作模擬、情感聯繫、認知能力提升

達成脈搏、腦波頻率一致,彼此行為意念同步合一!

Ø亞馬遜評價4星半、上市18個月持續暢銷中

Ø《恆毅力》《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慈愛與真正的改變》作者群真誠推薦

Ø《出版人週刊》《Kirkus評論》專文介紹

Ø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全球頂尖研究型大學與長春藤盟校)經多年整合研究成果

Ø Next Big Idea Club 2021年度冬季必讀之作

你為何在開會時、在另一半面前時常生氣?

為何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別人又為何聽不懂你說的話?

是因為沒有跟對方在共同頻率建立連結,產生了溝通誤區。

本書全面詳解連第一線心理治療師都在尋求的「調和法則」,為以上情境提供解決方案。

本書重點:

本書提到的「調和」指的是————

使自己的訊息獲得理解,管理人際之間的衝突:

→形成在肌肉動覺,情感和情緒層面,兩個人連結起來的雙人體驗。

用科學方法,隨著當下情境說話、做事、表態:

→實現真正與人接觸,既集中又放鬆,能快速進入「心流」的狀態。

包含整合了正念、冥想、太極的獨創身心技術:

→向內恢復身心平衡,向外相互理解;自然而然地與他人同步連結。

隨書附錄「調和小測驗」與「實作練習」——先瞭解自己,再面對他人。

照顧自己、好好愛自己≠離群索居、獨自過生活

與另一個人其身體與情感狀態相聯繫的能力,是最難培養的人際關係技能之一;但本書告訴你,這可以是多麼平易近人的一件事。

在我們快節奏的、迷戀科技的生活中,很少真正密切關注彼此。由於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和日常生活中永無止境的要求,大多數人壓力太大,心事重重,無法真正傾聽對方。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誤解對方的意思,或是各說各話。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希望生活中陪伴相處的人,能夠真正地傾聽、理解並與我們真實地聯繫。

基於最前線的神經科學研究,以及多年以來的臨床工作,精神病學家愛德華

  • 布羅德金和治療師愛許莉
  • 帕拉斯拉將我們帶入一場廣泛而令人驚訝的旅程——涉及社會神經科學和自閉症研究、音樂表演、職業籃球和太極等不同領域。

    他們用這些故事來介紹人類聯繫的四大支柱:放鬆的意識、傾聽、理解和相互回應。本書通俗易懂,引人入勝,解釋了人類據以聯繫所依據的科學、研究和生物學,並提供了一些練習,讀者可以通過這些練習,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Next Big Idea Club (下一個大創意俱樂部)2021年冬季必讀之作!

    「下一個大創意俱樂部」由知名作家葛拉‧威爾、蘇珊‧坎恩、丹尼爾‧品克、亞當‧格蘭特組成,以評選當代思潮最為先行的議題著稱。

    「關於真實人際關係的科學實踐,一個絕對引人注目的觀點。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以及為什麼要與其他人保持同步,這本書就是為你預備的。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恆毅力》的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品格實驗室」的創始人和執行長;賓夕法尼亞大學羅莎‧李和埃格伯‧張教授

    「在一個由注意力分散所主導的世界裡,那些脫穎而出者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房間裡唯一的人。這本書是對如何通過更加關注我們周圍的人,而加強彼此聯繫的一次深思熟慮之探索。」

    ——《紐約時報》暢銷書《再思考》《付出與收穫》的作者亞當‧格蘭特博士;名列榜首TED播客《工作生活》的主持人

    「如果想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愛和意義,你必須讀這本書。布羅德金和帕拉斯拉表達了今天愈來愈多人所感受到,但不知道如何實現的渴望——如何與另一個人進行真正的接觸?亦即作者稱作的『調和』。布羅德金和帕拉斯拉將嚴謹的學術研究與心及靈魂相結合,分解為構成「有意義的聯繫」的四根不同支柱,並通過具體的練習,向讀者展示了如何建立這些支柱,以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與所愛的人、朋友和同事建立更豐富、更深刻的關係」

    ——《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的作者艾蜜莉‧艾斯法哈尼‧史密斯

    「如果說有一本書是為我們這個時代而寫的,那麼就是這本書。矛盾的是,所有的現代通訊科技在全球(COVID-19)大流行中被證明非常重要,但這些科技只是提醒:我們實際上有多思念彼此。本書將幫助我們在試著由(困住我們的)牆壁和螢幕逃出來的這段時間,學習這些(與他人溝通的)課程。」

    ——《人人都想上天堂,但沒人想死》的作者喬納森‧莫雷諾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大衛和林‧希爾芬大學教授

    「在本書中,作者愛德華

  • 布羅德金和愛許莉
  • 帕拉斯拉分享了對自己和他人的調和,是如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你是否經常從談話中出神,想知道(雙方意見)是如何轉向分歧的?本書分享了箇中洞察和(實作)活動,以幫助理解我們在創造溝通和聯繫中的每個部分。在強調科技至上和社會疏離的時代尤其有用。」

    ——《慈愛與真正的改變》的作者雪倫.薩爾茲堡

    「他們以一種熱情的、鼓勵的、『一同參與吧』的質量來寫作(本書),告訴我們該如何通過實作的基本要素來找到調和......一種專注、連接和發展,並相互理解的動態方法。」

    ——《Kirkus評論》

    「布羅德金和帕拉斯拉在他們出色的處女作中分享了促進『有意義的連結』的有益建議......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去除了時下流行的『照顧自己』成分,因此對於那些在社交場合中的焦慮者,有(實在的)舒緩作用;其結果是一本如何完全處在當下,並和他人坦誠相待的高水準指南。」

    ——《出版人週刊》

  • 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