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vs個人

ebook 拉蒙特和孟肯的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

By 羅伯特.拉蒙特

cover image of 人民vs個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拉蒙特vs孟肯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 20世紀初精采絕倫的書信激辯 本書完整收錄兩位學者的六場論戰十二封信函 英文版獲各大名家、媒體的一致好評☆ 「本書突顯了孟肯的政治觀念及思考和信仰的堅定。他堅信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即優勝劣汰,而且這一法則永恆不變,所以在制度選擇上也同樣遵循這個基本的生存法則;人類社會的進程乃是人類意志力的產物,所有社會屬性的設計和安排要有其失敗的考量。孟肯認為人類社會如同自然界一樣,注定是不平等的,這點也是自然和合乎情理的,而人類社會得以運行到今天,主要是最初的種姓制度所發揮的作用。」 ——泰瑞.蒂修(Terry Teachout),美國傳記作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古根漢獎得主,《懷疑論者:H.L.孟肯的一生》作者 「本書的論辯主題時至今日也是人們常常關注並參與的話題,即兩種相對符合人類社會的社會生活模式的選擇。一種是拉蒙特提議的集體主義社會模式,這種社會模式下,提倡人人均衡主張,資源也要從多的一方流向少的一方,最終達到各方平均的局面;另一種模式是孟肯建議的個人主義社會模式,這種社會模式下,提倡人人都應依天賦能力去生活,主張給予個人的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小程度的國家控制。」 ——約翰.德比希爾(John Derbyshire),美國作家、政治評論家,《國家評論》雜誌、《新英語評論》雜誌等專欄作家 「孟肯在此書中表達的哲學觀是建立在『人類永久行善行為的演化過程』,身為堅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孟肯堅信好的體制源自人的進步,而不是拉蒙特堅信的人為設計的所謂完善的體制。於孟肯來說,人的進步過程就是『人的覺醒過程,人的活動在前,也就是說,不斷修正今日之理論是為了人類的美好明天』。」 ——《芝加哥先驅報》(Chicago Herald) ※          ※          ※ 20世紀初的美國,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引導下, 人民的生活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卻也因此帶來更多社會弊端, 貧富差距逐漸擴大、食品安全問題、環境衛生髒亂...... 有鑑於此,社會主義學家拉蒙特提出了自己的理想: 世界可以是平等的,只要人人都能放棄利己主義思想, 而這個體制的建立需要透過自我鬥爭和與舊體制的徹底決裂。 諷刺作家、文化評論家孟肯並不認同這個說法, 他從另一角度提出了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即認為生存壓力和競爭會一代代越來越大, 無論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怎樣的無奈、反感、不安, 最後的現實生活都要透過自己的奮鬥來完成。 因為社會生活與自然法則一樣,都遵循優勝劣汰的基本原理。 [本書特色] 美國的GDP總量在20世紀初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一,進入所謂「鍍金時代」。然而,伴隨經濟繁榮而來的是腐敗滋生蔓延、貧富差距拉大、底層人民焦慮、環境汙染嚴重......拉蒙特和孟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論辯。兩人立場雖完全不同,卻能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為後世關注社會話題、持不同意見者之間的對話樹立了典範。

人民vs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