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蔑視性社會

ebook 當塔綠班, 藍蛆, 4%仔成為我們面對異己的暴力語言, 該如何找回理性的對話可能?

By 艾瑞卡.埃特森

cover image of 失控的蔑視性社會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你是塔綠班?他是藍蛆?誰又是4%仔?

  當政治越趨對立,不同政治黨派理念的你我開始相互言語攻擊,

  這樣激烈且對立的言詞交鋒、羞辱,

  真的能夠消除異見,還是創造更極端的分裂?

  「又在販賣亡國感」、「投給XXX的都是白癡」、「人一X腦就殘」......

  類似這樣的言論,在近幾年可說是屢見不鮮,

  我們越來越習慣透過激烈的方式、拒絕與「笨蛋」溝通的態度,

  來面對與我們政治立場、思維不同的朋友、親人、陌生人,

  並將自己支持的一切視為進步價值的展現,並輕視對方視為神聖的一切價值觀。

  這種充滿蔑視的優越感,真的能夠帶領我們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嗎?

  凡是得罪到我們的事,我們也希望其他人都覺得被冒犯。假如他們沒有同樣的感受,我們不會表示認同,反而枉費心機地羞辱他們,想說服他們認同我們的觀點。然而,從社會科學反映的情況來看,朝著雙方的分歧猛力投擲尖酸刻薄的「實話炸彈」,只會使分歧更加嚴重。

  在《失控的蔑視性社會》中,艾瑞卡‧埃特森藉由分析了近代美國社會分裂最嚴重的「川普政權時代」,透過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之間充滿破壞性言論的現象,為我們展示這種充滿蔑視性的話語將如何導致我們最不想看到的衝突結局,以及我們該如何用正確及友善的方式理解他們、與他們對話──

  羞辱只會讓他們更團結堅定

  很多人選擇用尖酸刻薄的話語,試圖讓對方「理解」他們作出了錯誤的選擇,但讓對方產生的不悅感,反而會加深與其對立意見的仇恨值。

  非我族類並不都是反對者,有時候他們只是還沒決定好該支持誰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最一開始就作出支持誰的決定,他們可能都有被雙方的意見打動,擅自將支持者分成「我們」與「他們」,反而是讓其它人不再有機會能夠理解與被理解的糟糕決定。

  劃分階級的言論很危險

  「老芋仔、沒讀過書的才會傻傻的支持」、「反正那邊就是XX國不意外」當我們將某些相反意見者打成低下階級者時,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正挑釁了多少比例的人,而這些人將再也不可能支持你的意見。

  我們的溝通方式具有感染力。當我們互相毀謗時,其他人會注意到。我們的朋友、家人、抵抗運動夥伴也會注意到。就連社群媒體上的沉默潛伏者也會注意到。效果擴及到世界各地。

  無論是好是壞,這種感染力是文化改變的一種方式,或許是主要方式。我們有能力使文化變得更仁慈和人道,或變得更不友善和不近人情。超越輕蔑的心態,能啟發我們更仁慈的一面,讓我們憑良心說話、修補殘缺,並重新燃起民主精神。

失控的蔑視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