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溫度的人

ebook 溫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健康與人際關係

By 漢斯.羅查.艾澤曼

cover image of 做個有溫度的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一杯熱茶能夠撫慰人心,

但為何捧著溫暖的杯子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為何我們想到善良親愛的人就感到溫暖?

為何我們看見悲傷殘酷的事件會覺得心寒?

觸摸與溫度是強大的人類交流方式,

社交體溫有時甚至攸關生死,

我們是需要彼此的動物。

「本書搭配熱飲享用最佳,你讀了就會明白。」

──莉迪亞.丹維斯,《友誼》作者

我們都喜歡與溫暖親切的人交朋友,也會盡量遠離冷酷刻薄的人,但為什麼「熱情、溫暖、冷淡、冷冰冰」這些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態度的詞彙,都與「溫度」有關?

社會心理學家艾澤曼透過無數的科學研究證明,小至語言與習性,大至社會文化與人類歷史,溫度如何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的行為、人際關係與健康。這些關於體溫調節的精彩實例,及其對人類文明的重大影響,將讓我們看到自己身為生物與人類的本質。

*社會心理學家艾澤曼在本書中將一一深入探討:

.手拿熱飲的人,會覺得他人較親切、好相處?

.在室溫較低的法庭裡,陪審團判的罪更重?

.提高體溫可以改善憂鬱症?

.低溫的天氣賣房子最容易成交?

.提高實體店鋪的溫度,消費者更容易買單?

溫度會影響社交關係

研究證實,手拿一杯熱飲就足以讓我們覺得對方比較值得信賴且親近;實體溫度會影響人們對社交冷暖的觀感。

社交關係也會影響溫度

根據研究,當我們覺得自己與他人有隔閡時,會覺得周遭溫度較低;他人是支持我們體溫調節能力的關鍵。

「有溫度」的行銷

人們接觸到實體溫暖,就更有可能聯想到情感溫暖,引發正面反應。溫度較高會促使消費者購買更多,並提高評價。

溫度能改善身心健康

有情感疾病的人對溫度有不同的感知,他們不見得能調節體溫。研究顯示,提高體溫可能有治療憂鬱症的療效,降低體溫則可能改善糖尿病。

溫度讓個性大不同

比起在極端氣候地區成長的人,在氣候溫和的地區成長的人,較為正向隨和、情緒穩定,對於新體驗會保持開放心態。

對動物來說,除了呼吸以外,調節體溫是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就像擠在一起取暖的企鵝一樣,人類長期以來也依賴彼此以維持體溫;幾千年來,這種本能塑造了我們的生活與文化。

過去,溫度促進人類演化——直立行走、毛髮減少、大腦發育——現在,溫度仍持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生活。研究顯示,寒冷的法庭使陪審團更容易將人定罪,低溫的天氣讓人更有可能買房。我們的身心連結也以另一種方式運作:想到友善親愛的人就感到窩心。了解體溫與溫度,有助於人際關係、工作,甚至是行銷與社群媒體上的發展。

艾澤曼在闡述溫度如何影響人類社會時,也探究一些引人入勝的新問題:為什麼提高體溫可能改善憂鬱症?體溫調節能讓人際關係更親密?即使相隔兩地亦如此嗎?本書將從冷暖的角度,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迷人的溫度之旅。

有溫度的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林嘉俊/臺大醫院家醫科醫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做個有溫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