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僵的紅色海嘯列寧

ebook 普丁不需要革命神話!被忽視淡化的現代俄國開創者

By 潘于真

cover image of 百年不僵的紅色海嘯列寧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貽誤時機或驚慌失措,就等於喪失一切。 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 等待就是對革命犯罪。──列寧 他掀起的紅色巨浪至今未息, 他一心改變底層人民的艱苦生活, 是什麼讓美好的願望成為內外戰爭不斷、饑荒綿延的禍端? 他帶領革命獲勝,俄國人民甚至不肯放他的肉體離開 他被視為民族的榮耀,俄共將他推上神壇, 十月革命百年,蘇聯解體三十年, 如今,列寧是他們的精神嚮導,也是難言之隱...... 【走向改革】   列寧出身於文官家庭,父親因其工作敬業領有世襲貴族地位,然而在父親猝逝、兄長因為參與刺殺沙皇的組織而遭處決以後,列寧毅然與哥哥同樣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學期間,列寧就因參與學生運動而遭放逐。離開學校,成為律師之後,列寧更將心力投注於政治,積極參與主張馬克思主義的地下組織,以大量文章與演講向民眾宣揚革命理念。 【跨國行動】   因其在革命活動中的活躍表現,列寧遭遇監禁、流放,期間他繼續推動革命,遠渡德國出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地下報紙,刊載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內容,鼓動民眾加入革命。   列寧輾轉在歐洲各國,一面出版寫有他理念的各式小冊,一面指導俄國黨內同志的行動,並參與如第二國際等各國社會主義者的聯合組織、會議。為避俄國警察耳目,也在俄國以外的國家舉行黨內大會。 【十月革命】   時逢一戰,俄國與德國的東部戰線膠著,漫長的戰爭導致國內經濟崩潰、士兵厭戰、普通百姓不堪負荷,民眾的不滿最終導致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宣布退位。   然而二月革命後組成的臨時政府仍繼續參與戰爭,人民未能獲得喘息,將希望投向反對戰事的布爾什維克一派上,獲得工人、農民、士兵們支持的布爾什維克遂挾著民意行動,順利攻進冬宮,取臨時政府而代之,組成世界上第一個屬於無產階級的國家。   過去對十月革命的敘述宛如造神。如今失去了革命光輝,這場事件被俄國當權者形容為分裂群眾的政變,在新的敘事中,事件的教訓是團結的重要⋯⋯ 【內外交戰】   甫開始領導國家的列寧,首要任務是退出漫長疲憊的戰爭,他立即提出為期三個月的停戰協議,並盡力在這段時間與德國談判。與諸多意見抗衡以後,兩國在三月份簽下和平條約,俄國讓出大量領土,引起國內各黨派嚴重不滿。   退出一戰並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列寧仍需面臨與白軍的內戰,以及英國、日本等國家聯手欲干預布爾什維克政權鞏固的西伯利亞干涉戰爭,此外列寧數次遭遇暗殺行動。 【帶領蘇聯】   在戰爭的壓力下,列寧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試圖維持軍隊的行動力,同時推進國家往共產主義發展。基於對共產主義的堅定理念,他參與共產國際等組織,希冀在國際間深植共產主義的種子,讓全世界浸泡在共產主義的海洋。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雖勉強維持軍力,然而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餘糧收集制亦遭農民嚴重抗拒,在重重危機之中,列寧改施行新經濟政策,成功使俄國經濟逐步恢復,步入穩定的代價是被紅色恐怖肅清的政敵,以及在政策實驗的過程中餓死的百姓。 本書特色:   本書從列寧的兒時生活開始寫起,一路書寫到他開創時代、在歷史方向上造成的巨大改變,重現這位二十世紀初革命者的傳奇人生,讓讀者了解他自律、勤儉、品格高尚的一面,得知他為了人們反抗沙皇獨裁制度與資本主義剝削的堅強意志,也了解蘇聯統治之初就被他種下,一切扭曲的開端。

百年不僵的紅色海嘯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