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主宰者安格爾

ebook 〈荷馬禮贊〉, 〈大宮女〉, 〈路易十三的宣誓〉追求古典主義, 復刻文藝復興, 凌駕一切之上的是對拉斐爾的敬愛

By 劉晏伶

cover image of 藝術主宰者安格爾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19世紀新古典主義著名畫家安格爾身處法國最動盪的時期,歷經法國大革命到二月革命,政體如跑馬燈更迭交替,藝術領域亦同,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色彩主義群起並立,安格爾成為其中的清流,與之抗衡只為追求古典主義,復刻文藝復興。「世界上只有一種藝術,那就是永恆的美與自然。純潔和自然的美不需要別出心裁,只要是美的,就足夠了。自然之美是永恆的,偉大的、美的創作是不朽的,任何與之背道而馳的人注定將以失敗告終。」──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他筆下的人物擁有岩石般清晰的輪廓,卻又如綢緞般柔和;他使用最樸素的色彩,卻讓畫面擁有最深遠的意蘊。他的畫如同雄偉的建築,在大地上穩穩地屹立不倒。路易十三的宣誓(Louis XIII de la prestation de serment)聖母懷抱聖子,神情安詳地坐在雲端,注視著座下跪拜的路易十三;路易十三面向舉著誓言的兩位小天使,高高舉起皇冠和權杖,將法蘭西王國託付給聖母。畫面堆砌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元素,採用了傳統的學院派畫法,不再使用以前誇張、變形的表達方式,他著意刻畫聖母的形象,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獨到的表現,這幅畫使安格爾重獲主流認可,被譽為「拉斐爾再世」。〈荷馬禮贊〉(Apotheosis of Homer) 勝利女神將象徵榮譽的桂冠戴在了詩人荷馬的頭上,身邊簇擁著一群非凡的天才,將荷馬視為藝術的根源,以崇敬的心情藉此作品展現對畫中人物對時代的貢獻。畫作為宏大的天頂畫,重現〈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的布局 致敬他的偶像拉斐爾,藉荷馬的形象將拉斐爾推至藝術史上更為崇高的地位。〈大宮女〉(La Grand Odalisque) 全裸的大宮女柔若無骨的斜靠在橫貫畫面的天鵝絨椅墊上,在華麗帷幕的襯托下一切是如此的典雅迷人,呈現強烈的東方情調的土耳其內宮生活,為了強調身軀的優美曲線,畫出了多餘的三節脊椎,不合乎常理卻也不突兀,形成流暢的整體美感。拉斐爾說:「繪畫需要撇開絕對的準確性,藝術的生動就無從談起。似是而非等同於虛偽!追求準確的表現和完美的風格,不要惋惜為此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他擅長人體素描,卻不在意肌肉解剖知識,過分強調真實,會使藝術形象庸俗化,有損於素描的純潔,誇張的表現在於強調美的因素。〈洛哲營救安吉莉卡〉(Angelica saved by Ruggiero)安吉莉卡作為海神的祭品被困在洶湧風浪中矗立著的岩石上,身著鎧甲的騎士架著坐騎舉著長茅在千鈞一髮之際刺殺神獸,畫中人物表情平靜莊重,符合古典主義重理性重類型及其追求的意境。安格爾追求古典藝術的美感,不惜破壞原本的真實性,從自身感感悟的美出發,繪製自己眼中認為的美,注重營造畫面形象的莊重與典雅,具戲劇張力的構圖及柔美的姿態的強烈對比,優美卻違背自然。〈泉〉 (The Source)膚若凝脂的少女拿著壺罐讓水涓涓流下,柔緩的身體曲線與粗礪的岩石,彷彿呈現生命與自然之美,刻畫著少女的裸體,也呈現出對大自然與美的敬意。1856年〈泉〉的誕生標誌著安格爾的創作巔峰,少女柔和勻稱的身姿、安詳平靜的面容,單純而簡潔的畫面,堪稱西方描繪人體的典範,古典理想與現實少女之美的組合。本書特色:安格爾是新古典主義最後一位接班人,師從大衛,遠赴羅馬為追求拉斐爾及復刻文藝復興,年少成名,卻因畫風與當代藝術理念不合而飽受批評,擁有非凡的繪畫技巧,創作出無數華麗的作品,卻被詬病空有美感,失真且缺乏靈魂,但他堅持走自己的路,最終極富盛名,為世人所推崇。

藝術主宰者安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