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悲愴與華麗樂章

ebook 《天鵝湖》, 《睡美人》, 《胡桃鉗》, 擺脫單純的娛樂性, 展現高度的藝術性, 使旋律成為芭蕾舞劇的靈魂

By 李響

cover image of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與華麗樂章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俄國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民族性╳抒情性╳悲劇性的色彩充斥作品《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鉗》 並稱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他,拋棄了法律職涯,選擇了音樂學院;他,經歷了一場悲劇性的錯誤婚姻;他,享受了一段如陣陣暖流般的資助;他,因一杯水畫下人生的休止符。他是──柴可夫斯基出身貴族,背負期待而生──法律系資優生,卻對音樂情有獨鍾5歲學琴,師從名師。對音樂極為敏銳的他,樂聲盤桓在腦中揮之不去家人深知他的音樂天分,卻要他就讀法律學院。從聖彼得堡的著名學校「皇家法律學院」到司法部的部長祕書⋯⋯他決定辭職,投向音樂學院的懷抱!結識「俄國五人組」,開啟創作生涯──管弦樂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26歲他任職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經五人組之一的巴拉基列夫建議,29歲他創作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悲劇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是標題音樂,採用奏鳴曲式作成。以「勞倫斯神父」、「宿仇」、「愛情」為象徵性主題,由序奏部,以單簧管與低音管奏出勞倫斯神父莊重,且有讚美詩風格的旋律。第一主題描述兩家族互相仇恨,在街頭爭鬥的情景,以弦樂器與管樂器表現出兩家族短兵相接的情景。第二主題以英國管與中提琴代表男女主角美麗又哀怨的愛情。一個如不斷折磨他的噩夢;一個像溫暖安全的避風港──生命中的兩個女人:米露可娃與梅克夫人一個橫衝莽撞的女學生,突然地闖進了他的世界。她來勢洶洶,瘋狂地示愛,因不忍心傷害一顆年輕、單純的心,他答應與她成婚,但他內心始終不情願,結果他果然後悔不已,甚至企圖自殺......而梅克夫人帶給他無限的支持與信靠,她是他的恩人與資助者,也是他ㄧ生的好友知己,長達13年的書信往來,信件多達一千兩百封,她慷慨地提供了一年六千盧布的贊助!她成就了他的音樂事業創作,也成為他人生中一道溫暖的光!《天鵝湖》、《睡美人》 和 《胡桃鉗》──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天鵝湖》於1876年完成,隔年在莫斯科首次公演,但首演反響平平,經過皮提帕等人的修改,於1895年大獲成功,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芭蕾舞劇。全劇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故事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畫入微,具有浪漫與強烈的抒情性。作者將故事與音樂緊密融合,對芭蕾舞劇進行重大改革,成為歷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睡美人》在1889年完成,隔年首演於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全劇改編自法國童話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林中睡美人》的故事,充滿歡快綺麗、繽紛的色彩和明快優雅的旋律,是結合了音樂、舞蹈與劇情的芭蕾舞劇。《胡桃鉗》於1892年作成,改編自E·T·A·霍夫曼(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胡桃鉗與老鼠王》的故事,首演於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全劇組曲共有八首。一開始是輕快靈動的「小序曲」;接著是六首「個性音樂」,包括了第一幕中活潑明快的進行曲,以及第二幕中優美溫婉的糖梅仙子舞曲、節奏快而激烈的俄羅斯舞曲、咖啡(神祕幽靜的阿拉伯舞曲)、茶(溫文優雅的中國舞曲)和明亮愉快的蘆笛舞曲;最後是熱鬧綺麗的花之圓舞曲。本書特色:本書介紹了柴可夫斯基的故事與重要作品。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向讀者緩緩道出他的一生,其中作者也在文中貼心地向讀者仔細說明,關於歌劇、奏鳴曲等一些讀者不甚熟悉的樂曲名稱,幫助讀者快速理解,也藉由本書使讀者認識這位留下許多家喻戶曉的作品的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與華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