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和你談歷史

ebook 明治維新×軍備改良×戰後困難×經濟崛起, 從民族性看日本現代化的進程

By 吉田茂

cover image of 日本前首相和你談歷史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曾經只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國,面對列強紛擾,日本從最初的鎖國被迫打開港口,該堅持武士道精神,還是學習西方文化?歷經數次口水戰,天皇終於決定引進西式教育,走向經濟現代化,然而,改革的道路永遠不會暢通無阻......二戰後,面對巨額賠款,日本如何振興財政,再一次創造經濟奇蹟?從鎖國到開放:日本如何改變自身處境?廢藩置縣,中央政府委任縣知事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德川時代那些控制大量土地的藩主實質性地失去了自己的權利。承認土地自由買賣,並廢除了農民和土地的隸屬關係。廢除身分等級制度停止武士的俸祿,人們必須依靠職業,例如教師、官吏或企業家等來保障自己的生活,並讓國民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現代化軍備學習西方各國軍備制度的知識,吸取德川末期軍備改革的經驗,激勵全國民眾保衛國家的決心,以全新的思想創建了現代式的軍隊。現代化進行式:轉型陣痛期與面臨的挫折改革的代價政黨的出現打破了政治家之間的統一,天皇和元老組成的最高領導階層被取代,但是繼任的第二代領導者們卻無法透過共同的經驗和思想基礎統一論調。不成熟的政黨政治容易產生腐敗,官僚文化使那些積極擁護民主主義的日本人逐漸對現實政治產生了抗拒情緒,而鄉下人民則擔心國家的優良傳統被丟棄。軍國主義失策領導日本軍權政治的人們只把眼光局限於亞洲,無法正確理解美國的想法和歐洲的政治走向,一味認為締結三國同盟就能改善日本地位,在中日問題上獲利。儘管國內包括天皇在內,有不少人都反對戰爭,1941年12月,日本還是毅然發動了與美、英的戰爭,導致了後面的一系列悲劇。二戰之後:暫時的困難與重振經濟體系主要城市成為廢墟,人民夾縫中求生存首都東京是日本境內最大的城市,從1940年到1945年,東京人口從670萬銳減至280萬人。大多數人只能在臨時搭起的小屋裡避風防寒,交通也在猛烈的轟炸中也被破壞殆盡。日本的商船隊完全消失了,就算能夠從國外買到原料,也沒有運輸條件。就是在這樣重重的惡劣條件下,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幅度下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為了抑制戰後的通貨膨脹,新政派人物提出了一種理想化的政策:以新的體系平衡薪資水準與物價。然而,黑市的出現打破了物價標準,勞工也因無法領到生存所需的薪資展開罷工,日本開始了物價與薪資的惡性循環。經濟奇蹟:日本何以從戰敗國躋身世界強國?道奇的政策1949年初,底特律銀行董事長道奇提議在日本制定嚴格的平衡預算,結束日本的通貨膨脹,控制用在資助出口和進口的補助金,將日本經濟穩步地置身於商業的基礎之上。韓戰爆發,刺激日本經濟當日本正處於一個不依靠補助金資助、努力奠定進出口基礎的時候,韓戰爆發了。軍需物資在日本訂貨,海外市場也開始全面繁榮,日本的商品輸出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整體經濟有了明顯的好轉。農業技術成長,促進國家生產力政府實行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了佃農,提高了佃農們的生產熱情。戰後糧食困難,農民高價出售糧食,累積了大量資本,並研發農業技術。戰後20年,農民的數量減少了,農業生產卻足足成長了一倍。 〔本書特色〕本書共有五章,其中前四章按照時間先後,將近代日本的百年史劃為四個階段:明治維新、走向現代化、戰後的困難時期以及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的時期,並逐一對其做出具體論述,在最後一章中,吉田茂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並滿懷希望地提出了日本未來的計畫和構想。

日本前首相和你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