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之神米開朗基羅

ebook 跨足繪畫, 建築, 詩歌, 造就無數經典的傳奇天才, 卻鑿不出理想的人生

By 鄧韻如

cover image of 文藝復興之神米開朗基羅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文藝復興時代最傑出的曠世奇才雕塑聖母、畫出〈創世紀〉、建造陵墓「完美不是一個小細節,但注重細節可以成就完美」挑戰宗教禁忌!夜半潛入停屍間,只為研究肌肉紋理與骨骼奧秘,為雕塑〈大衛〉(David)增添生動大抵是天才間的共通性,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一樣,為求在雕塑時能最精確的鑿出理想流暢健美的肌肉線條,不單單只是從書上汲取知識,他挑起燭燈拿起手術刀潛入停屍間,親手解析細緻的人體結構,以藝術的信仰戰勝了自我的恐懼,戰勝了宗教的巨大影響。〈大衛〉的精巧勻稱、優雅的相貌、從容的意態和蓄勢待發的氣勢,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人文思想的展現,冰冷堅硬的大理石,在他的巧手下有了無限的生命力,柔軟流暢的線條彷彿覺得下一 秒人物就會鮮活地走下高台來到面前,米開朗基羅總能「將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迫於權勢不得不聽命於教皇,放下最愛的鑿子,舉手抬頭完成藝術奇蹟〈創世紀〉(Genesis)──藝術史上的瑰寶!連看他不順眼的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都為之讚嘆以痛苦造就經典,用生命完成前所未有的穹頂畫,他在藝術裡的驕傲與執著,他不願假他人之手,耗時五年親筆所有細節。融合粗獷、雄渾、剛毅,具有浮雕感的繪畫風格,與主流精細纖巧的藝術風格形成強烈對比,重擊了觀眾的心。由於長年的痛苦,米開朗基羅開始對痛苦有了興味,他從中找到了苦澀的歡樂,他甚至自豪地宣稱:越是使我痛苦的就越是讓我喜歡。對於米開朗基羅來說,他感覺什麼都有痛苦的源頭,甚至包括愛和善行。他在詩中這樣寫道:我的歡樂,就是憂傷。受盡教皇恩寵卻形同奴役,痛苦伴隨經典產生,不極致無以成作曠世奇才擄獲歷代教皇的心,總想著若是這位藝術大師能為自己留下作品,任命如同囚禁般將米開朗基羅留在身邊,被迫製作青銅雕像、拱頂畫、建造教堂陵墓,他數度出逃卻一再迫於權威,能做的便是在創作時堅持自己的任性,近乎病態的執著於作品的完美,在作品中投射出幻滅的苦澀、年華虛度的失望、希望的破滅和意志的軟弱。他一生的命運被緊緊握在統治者的手中,對於理想英雄的渴望,也是他對於自己悲劇命運的強烈抗爭。苦難中造就的經典幾乎要把他壓垮,他卻能在逆境中發生奇蹟,身體病痛並沒有阻撓這位天才的創作,反而成為他靈感的催化劑,仍然堅持他的藝術理想。終身未結連理將熱情與愛寄託詩歌中脾氣執拗不善社交的米開朗基羅,在冰冷的外表下藏著對愛炙熱的情感,雖終身未娶,但在近90年的人生中來往的過客其中不乏令他傾心的對象,比他年輕34年的卡瓦列里(Tommaso dei Cavalieri)與女詩人維多利亞・科隆娜(Vittoria Colonna),跨越性別與年齡的藩籬,在一首首十四行詩中注入真摯赤誠的情感,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繆思們。本書特色:本書詳盡介紹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充滿苦痛又輝煌的一生,看他是如何在逆境中創造出一件件經典,將一生的苦難刻進雕像中,畫進穹頂之上。他是文藝復興最後的倖存者,他以自身展現著文藝復興,獨自一人就代表著整世紀的光榮。

文藝復興之神米開朗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