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記1970

ebook 原來是今日

By 李鼎

cover image of 年記1970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你被人刪除過嗎?〉

好奇正在翻閱這本「老照片」的你,對於「刪除」一定有不同於時下流行「斷捨離」的情感吧?

2020年已經是一個可以 瞬間刪除彼此」的年代,對於任何一個關係帶來的念舊,只需滑動手指,就能乾脆瀟灑。

刪那個人的臉書、那個人的line,還有他的照片......,好讓新的一切進來。

但你,怎麼還是翻起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照片,都是用「 底片 」拍的。

那個年代對於相機拍下的每一個瞬間,在手指按下的時候就期盼永恆,甚至為了這個永恆,不惜全副武裝千里迢迢趕來現場,更願意用沖洗相片的等待,去印證彼此的一切。

一旦光影的瞬間,落入底片之中,照片跟彼此的關係就再也不建立在刪除上,甚至是加洗與否?

加洗是需要時間的,而這時間可以去想,洗幾份?給誰?

還是放大裱框好讓那個人懸掛,抑或是縮小?好讓那個人從此收在自己隨身的皮夾裡。

如果那些底片因為沖洗後才知道拍壞了,或表情不對了......,那些失敗,反而想讓人舊地重遊再拍一次,如果知道再也到不了,人生就有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壯闊。

但我想跟你說一個事實:

任何一個善於面對與訴說回憶的人,對於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不會有記憶的。

1970年所有被報導的新聞,對於那一年的新聞人物或讀者來說,肯定有那麼一點成就、驚喜或遺憾,但對出生在那年的人來說就是「理所當然」。

人跟人被刪除的價值判斷,好像也決斷於「理所當然」。

我在50年之後遇見這30張毫無記憶的照片,好似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所有「理所當然」的刪除。

年紀就在這個時候產生了魅力,30年前遇見這些照片你會覺得「老」,但50年後看這些照片,你會懂生命一直期待你發現你為何來到這世上的原因,而這原因更像那年代加洗的照片,讓你想起,你想送的人與你在彼此心中或生活裡,對望時會燃起的溫度。

――李鼎

關於年記系列

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

每個年份挑選30組具有時代感以及代表性的老照片,

邀請當年出生的作者撰文而成的攝影文集,

並收錄具有代表性的老報廣告以及新生事物,

讓那些令人留戀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光,

躍然紙上。

內文摘錄

加洗是需要時間的,而這時間可以去想,洗幾份?給誰?

-

任何一個善於面對與訴說回憶的人,對於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不會有記憶的。

-

一個人一輩子可以中幾次獎,能夠有幾場愛到可以私奔的對象,才算樂透?

-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想確定「有人還愛著你」,有人用婚禮確定、有人用分手確定。

-

在平起平坐的死亡面前,關於永恆的對話,來自於你對生命真誠的注視與探索。

-

屬於緣分的美妙與一直送給你但等你打開的禮物,不是昨天,不是明天,原來是今日。

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

※李鼎。

※中視綜藝節目《歡樂假期》開播。

※臺灣電視公司播出黃俊雄製作之布袋戲《雲州大儒俠》。

※南台戲院開業,為臺灣臺南市的一家首輪電影院。

※王子麵。

年記系列作品

年記1960:時光的線條/歐銀釧

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王淑芬

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楊翠

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陳輝龍

年記1964:隨人解讀/馮翊綱

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李進文

年記1966:交換日常/嚴忠政

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張萬康

年記1968:走慢的時光/顏艾琳

年記1969:流動的夢境/郝譽翔

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李鼎

年記1971:風靡宇宙的復刻版/洪凌

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張哲生

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徐國能

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凌性傑

年記1975:與這個世界/李長青

年記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