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美學史——魏晉至明清

ebook 重視風水, 匠人精神, 亂石為美, 從服膺特定制度到建築工藝的多元化

By 王耘

cover image of 中國建築美學史——魏晉至明清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梁思成:「建築師的業是什麼?直接地說是建築物之創造,為社會解決衣食住行中住的問題,間接地說,是文化的記錄者,是歷史之反照鏡。」岩棲石室 × 斗拱與壁畫 × 苑囿園林從以自然為家,逐漸轉為向內探求個人的一方天地建築,不只是陶冶心性之所,更是東方美學與藝術的精華薈萃魏晉名士都喜歡露宿野外?謝靈運曾自述其「岩棲」經歷,他素來自稱為「山棲之士」。這一點,不僅是奏表,就是與友人的書信中亦有表述。 嵇康亦作詩,談及「岩穴多隱逸」,可見當時岩棲之流行。對當時雅好清談玄學的魏晉士人來說,以天然山水為居,不僅是修身養性的好方法,更是表明自身志趣的一種生活方式。古人如何看待樹木之「靈」?白先勇曾寫過名篇〈樹猶如此〉,悼念好友王國祥。歸有光亦在〈項脊軒志〉中提到妻子死去那年種植的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樹木讓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是其粗壯遒勁的姿態,而是人對於時間流逝、歲月無情的感慨。以古代風水的角度來說,萬物有靈,樹木可以化解災難,也可能帶來災難。十二星座的概念早在唐代就出現了!1980至1990年代,專家發現挖掘出的唐代壁畫墓穴,穹頂都繪有以蓮花、黃道十二宮、二十八宿、十二生肖為主題的星圖。由此可看出,類似星圖在當時極為流行。十二宮與二十八宿兩系合併繪製,且無內外嚴格規定,以宇宙論的層面而言,文化的對話與互動業已形成。堆得亂七八糟的石頭,古人覺得很美?在李漁生活的時代,磚砌之牆已是處處可見,泥牆土壁更是貧富皆宜,但李漁鍾愛用亂石壘成的牆壁,他始終念念不忘的是自己所見的一位老僧,收集幾千擔的零星碎石後,壘成的一塊高廣十仞的嶙峋峭壁。相比於土木而言,石是不可規訓的,其大小方圓不可定制,無法入於定格。李漁說他喜歡石,實則是喜歡石的亂,喜歡亂石。雖為亂石,卻又由人工壘之,多麼奇妙的組合——李漁看重的是人與自然在衝撞而互不相讓的情勢下所組合出的結果。本書特色:本書主要講述中國古代建築自魏晉時期到明清末年的流變,透過對經典文獻的解析,梳理古代建築與人的關係,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作者主要探討中國古代建築美學中的空間、結構、場域,藉由這三大母題,來勾勒中國古代建築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歷史篇章。

中國建築美學史——魏晉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