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 (마음이 하찮니:스스로 방치한 마음을 돌아보고 자존감을 다시 채우는 시간)

ebook 閱讀治療師陪你走過心靈修復之路,擺脫五種毒性心態,重建剛剛好的人際距離與自我平衡

By 趙玟英

cover image of 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 (마음이 하찮니:스스로 방치한 마음을 돌아보고 자존감을 다시 채우는 시간)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情緒也會過勞,但你未必察覺極端的二分法、無謂的期待、完美主義、過度防禦、好人情結這些讓現代人疲累不已的心理模式,其實有跡可循坦誠地審視內心,便是復原的開始即使身心都仍不夠結實,還是能好好克服無數困難那些你沒有察覺的有毒內心戲其實正在燃燒你的能量讓你越來越累......如果愛我,就要接受原來的我。期待朋友收到禮物高興的樣子,卻收到冷淡回應,失望地想:「他不懂我的用心。」無法忍受以前比我差的人,現在卻比我好。害怕對方認為自己沒能力,所以任何無理的要求都爽快地答應。訊息被已讀不回,擔心地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本書作者趙玟英原為音樂劇作家、作詞人,還是在五所大學兼七堂課的大學講師,是位標準的斜槓人士。某天,她在課堂上倒了下來,被判定為過勞,對自己完全失去自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接觸了「為我寫作」課程,也與研究閱讀治療的心理學家進行諮詢,將一直以來隱藏在內心的許多負面情緒攤開來,原本堅信無疑的思考方式因此崩潰,但心卻變得寬廣,也不容易生氣了。後來她決定以閱讀治療師、寫作治療講師的身分展開第二人生。在「心靈補充課程」上,她發現學生們為了家庭、學校、職場、感情、外貌等問題感到心累。她從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過勞前的樣子,開始與學生一起研究了解內心的方法。這段經歷整理為本書,帶我們一起思考──.我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我心裡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我為何對自己的內心如此不屑一顧?.我的能量是如何快速消耗的?.如何不再消耗我擁有的能量?她發現包括自己在內,許多人長久以來感到心累、過勞的原因,來自於五種毒性心態:極端的二分法──只要另一半把家人、朋友、工作看得比自己更優先,那就是不再愛自己的證據。受不了模糊的事物,對於有選擇障礙、無法立即做出明確答覆的人感到寒心。這種非黑即白的思考,就是極端的二分法。無謂的期待──滿心期待情人在特殊紀念日提議一起去旅行,暗暗等著對方先開口,結果另一半完全沒反應。「他怎麼會不了解我?」期待的定義是「帶著希望等待既定的承諾」。彼此沒有立下約定,卻希望對方有「讀心術」,能自動讀懂自己的心,這就是無謂的期待。這種期待一旦成功,下次你的期待就會更高,但失望的機率也提高,落入患得患失的處境。完美主義與控制慾──看到實力相差太遠的人出來炫耀自己,我會覺得尷尬又不舒服。如果無法在「最好」的世界裡成為「最好」的人,那自己就是「沒有價值的人」。不然就是拒絕承認現實而陷入妄想,想像自己只是「還未被發現隱藏的實力」。只接受自己喜歡的東西,拒絕討厭的東西。如果事情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就會馬上失去想做的意願。這種不可能的慾望一出現,人生就會開始變得疲憊。害人的恐懼(過度防禦)──害怕一旦愛上對方就會失去自我認同和存在感,所以乾脆一開始就不接受他人的告白。因為過度的擔心和恐懼而過度防禦。過度防禦並非針對當下發生的事,而是為了今後可能發生的情況預先採取對應措施,也就是「事前阻斷」。恐懼和擔心遮蔽了人們的眼睛,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真實的一面,自己也看不到對方真誠的樣貌。如果想嘗試,卻因為恐懼而放棄,這就會造成一種以遺憾、後悔、羨慕為名的壓力,將自己的能量不斷耗盡。好人情結──只要感覺一群人之中有種不愉快的氣氛,或者溝通出現停滯,好像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鬱悶情況時,就會馬上感到不安。這時就會心想:「還是我退一步好了。」好人情結就是認為自己必須一直善良才行;如果不善良,人們就會討厭自己。即便受到不當的對待也不能生氣,受到傷害也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原諒他人,就算對方有一點點抱怨,也都歸咎於自己而自責。擁有好人情結的人不喜歡孤零零的,希望大家在一起和樂融融,所以認為提出自我主張是一種破壞群體和諧的行為。會為了照顧他人而抑制自己的慾望,認為有個人慾望就是「自私」,所以當別人都辛苦,只有我幸福,就會感到內疚。我們該如何掙脫這些毒性心態?關於情緒,其實你可以這樣想──不要把憤怒、悲傷這些情緒的本質想成「我」。把情緒與自己分開,才能冷靜地審視、清楚地判斷「似乎要開始煩躁了」、「好像要發脾氣了」。有了這種自我覺察,便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繼續釋放感情或自我克制,不再被情緒奴役,重新獲得對自己想法和感情的控制權。關於極端的二分法,你可以這樣想──人都具有個體化與歸屬感,也就是偶爾想獨處,但也有想在一起的心境,兩種感覺是共存的。最理想的狀態是兩種情感在某種程度上都滿足,關鍵在於必須根據自我的標準和需要進行調整。──思考要靈活,並非絕對的「我是對的,你錯了」,而要知道去問別人:「我的標準是這樣,你的標準是什麼?」關於無謂的期待,你可以這樣想──「你不說我也懂」在現實生活中完全不適用。在這種情況之下彼此要好好過的方法只有一個──問。「我覺得這樣不錯,那你覺得呢?」只要問就可以了,接下來才是如何縮小思想差距。──沒有做出任何努力,只是盲目的期待,這是「心存僥倖」。偶然的幸運沒有任何保障,僥倖心理只會助長無謂的期待。關於完美主義與控制慾,你可以這樣想──最棒的總是只屬於一個人,所以能達成的機率很小,但盡力是看個人,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好是更好的敵人。人們往往害怕失去現狀,而停止腳步追求更好。」我們必須有所警惕,不要誤以為自己知道的就是全部。承認了這一點,即使有什麼事不如我意,也能輕鬆看待。關於害人的恐懼(過度防禦),你可以這樣想──只有看著自己的想法,像修剪枝葉一樣整理思緒,將選擇的種類減少至最低限度,才能真正思考。──並非所有事都要在當下做出選擇。等待機會成熟,內心變得明確時再做選擇會更有價值。但是,在保留決定的內心深處,應該檢查是否有「先把困難的事情推遲再說」的想法。因為我們都是善於欺騙自己的人。──選擇的標準不應該是恐懼,而是愛。不是因為害怕什麼、為了逃避什麼而選擇,應該是因為喜歡、因為想要才選擇。以愛為基準做的選擇可以讓我們的心更遼闊。關於好人情結,你可以這樣想──重要的並非是什麼讓我有了好人情結,而是這種好人的良善個性在生活中能不能適當調節。根據我想要的結果,我可以是個善良的人,也可以不做善良的人。──我們要懷疑是否有過度的親切和善行。沒有必要做到那種程度,為什麼還要繼續那樣做,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停止。這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不願意承認。──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或是覺得所有人都在觀注自己,這都是因為無法客觀看待自己而產生的錯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的人,經常會因為別人的稱讚或指責而動搖;認為自己只是路邊小草的人,不管別人稱讚還是指責,都不會動搖。──為了克服好人情結,我們應該牢記「我也和別人一樣」,以自己的利益為先,喜歡對我好的人。要記住,我只是一個不想受到傷害的普通人。被有毒心態傷到疲憊不堪的你,請停下腳步,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體察內心。跟著作者的「心靈補充課程」一點一點練習轉念,重建剛剛好的人際距離,找回遺失已久的自我平衡。小鬱亂入 Depressy Trouble吳子霏│新生代演員豆苗先生│圖文創作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草木談心│人氣Podcast馬克信箱│人氣Podcast追奇│作家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盧美妏│人生設計實驗室創辦人、諮商心理師簡嫚書│演員蘇乙笙│作家蘇予昕│諮商心理師、作家共感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 (마음이 하찮니:스스로 방치한 마음을 돌아보고 자존감을 다시 채우는 시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