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望的疑問

ebook 史景遷以小人物的命運具像中西文化衝突及後果

By 史景遷

cover image of 胡若望的疑問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最微薄的史料、最平凡的人物,看到中西文化的衝擊

當代漢學家史景遷以跨時代巨著《追尋現代中國》奠定其漢學地位

也在《康熙》一書中立體拼貼出帝王的樣貌

但這次他筆下的人物,不是政治家、貴族,不是武士或高尚的隱士

而是出身微寒、只會抄寫文件的廣州人胡若望

自利瑪竇十六世紀到中國傳教以來,耶穌會教士不僅帶來西方的科學知識,也將中國經典翻譯成西文傳回歐洲,開展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時代。

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潛心鑽研中國典籍的傅聖澤神父,雇用在廣州擔任教會守門人的胡若望,協助他回到歐洲做漢學研究。胡若望十九歲皈依天主教,識字又寫得一手好字,身處於大航海時代後亞洲最大的國際城市,胡若望有一個夢想:要親自前往羅馬,謁見教宗,然後把所見所聞告訴家鄉的親友。

傅聖澤提供的這份工作正是他夢寐以求。

不過,這趟海外工作之旅卻彷彿是一場失語的過程。除了遠途航行的疲憊,加上語言不通與文化的隔閡,讓胡若望這趟旅程的期望不斷流失。他不懂,為何西方的女性可以在大街上遊走、自己向十字架叩頭錯在何處、把身上華服脫下來給乞丐穿不行嗎?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分際跟美德。在百般困惑之下,胡若望開始行蹤不定,他想完成自己的西方遊記,於是在巴黎街頭遊蕩,最後傅聖澤只好將他囚禁於夏宏通精神病院。

當時巴黎眾人對胡若望的觀感是粗俗、不懂禮儀、個性頑固,雖然一部分是出於語言溝通不良,但更多則是文化上的衝突,就如天主教教會內部會爭論該如何看待中國人的祭祖禮儀與傳統典籍。儘管胡若望在中國史上是無法被納入史冊的小人物,然而其史料卻藏於世界三大檔案庫中,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小人物將近四年的歐洲蒙難記,除了顯現教會在中國的文化活動軌跡、漢學在歐洲的發展外,更多是世界浪潮的衝擊,傳統中國的斤重大門,自此再也無法闔上。

胡若望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