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

ebook 壓抑, 投射, 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By 洪培芸

cover image of 心理防衛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解析。

工作太累,買些名牌包犒賞自己,哪裡不行?

深夜裡一直吃高熱量食物,只是放鬆,不是嗎?

在公司被主管罵,回家就斥責小孩,我是在教小孩,有錯嗎?

......

但這些都是「心理防衛機制」,

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逃避、傷害與惡性循環。

台灣第一本以最生活化的日常例子,剖析心理防衛+成癮的專書。

「心理防衛」是內在運作,「成癮」是外在行為;

兩者常相伴相生,讓彼此狀況更為惡化。

吃不停,你以為那是放鬆;買不停,你覺得那是犒賞。

→以食物及購物「壓抑」情緒,並「合理化」「成癮」行為。

在公司被主管修理,回家就怒罵小孩不寫功課?

→「轉移」憤怒給家中弱勢的替罪羔羊,例如孩子或太太。

太太總頭疼,且哀求,先生只好做所有家事。

→以「退化」行為獲取關愛,但卻是困住彼此關係的牢籠。

「別人的老公就是比較貼心。」

→「理想化」他人,自貶、看輕自己與另一半。

突然被裁員了,你拒絕承認。

→「否認」事實,捍衛自尊。

心理防衛機制由佛洛伊德所提出,而培芸心理師認為心理防衛機制是: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常見的有轉移、壓抑、合理化、投射、抵消、退化......以及暴食、瘋狂購物、破壞力強大的酒精和無法秒離開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各式「成癮」。

這世上,從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毫無問題,沒有一絲一毫創傷。

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創傷,而不是將創傷轉移、偷渡給他人,甚至讓那創傷不斷侵蝕你,讓你無法從自我否定及沉淪裡脫身。在每次情緒風暴來時,請試著先覺察,而不是先祭出心理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這份保護,是反噬,是傷人傷己,是惡性循環;當你能溫柔輕撫創傷,生命也將遞上一個更真實與完整的你。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從日常生活切入,對看不穿、摸不透的心理防衛機制+成癮所書寫的專書。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撰推薦序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謝震武(知名節目主持人);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共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洪培芸心理師的大作《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把精神分析治療理論中的重要觀點,用深入淺出及生活化的方式,讓普羅大眾都能明白理解。閱讀這本書,能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在充分自覺下,做出改變,而與真正的幸福更靠近一些。」──節錄自推薦序〈那些停不下來、擺脫不了的強迫行為,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誠如作者洪培芸心理師所述......她期許讀者們都能看穿不成熟的生存策略,是如何束縛、左右,甚至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所有人的一生。」──節錄自推薦序〈明白心理防衛機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培芸心理師:「沒有人真心想要搞砸自己的人生──還記得本書最初對於心理防衛的定義嗎?它是一種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藉此避免在漫長人生的不同階段、各個面向裡,可能會有的焦慮、衝突及痛苦......等情緒。

為了降低這些不舒適,為了維持自我功能得以正常運作,所以透過各種心理防衛機制,來減緩負面情緒的衝擊。所以,當我們能夠在負面情緒出現時,時刻保持覺察,並且作為警訊,就能即早提醒及教育自己,接下來可以走的保護自己途徑,哪些路徑可行,哪些路徑將會是通往地獄。

尤其,心理防衛機制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有些心理防衛相對中性,甚至看似正向(例如昇華),適度使用,甚至還能貢獻社會。至少,能夠協助你不至於在壓力最高張、情緒最痛苦時被壓垮,度過身心難熬的時間。

可想而知,沒有人真心想要搞砸自己的人生。沒有人是在徹底明瞭心理防衛機制及成癮行為的前提下,卻選擇了要繼續使用,只為了重創自已及別人的一生。」──節錄自結語〈突破心理防衛,不被成癮行為駕馭,我們都能恰到好處地保護自己,更活出強大的生命力〉

心理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