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現代作家作品評述

ebook

By 蕭楓

cover image of 北歐現代作家作品評述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14位文學大師的生平開始, 透過其47篇代表作之賞析與評述, 一窺北歐現代文學風貌及縱橫的發展!19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比約恩斯徹納.比昂松   作為「當代的寫實大師」,比昂松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1874年發表的戲劇《主編》和《破產》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其他劇作還有:《皇帝》(1877),《蘭吉和帕斯柏格》(1898),《拉柏爾苗》(1901),《大馬蹄農場》(1902),《達葛蘭妮兹》(1904)和《新酒釀成的時候》(1909)。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克努特.漢森   1890年,漢森出版了第一部成名作——《饑餓》。1894年,《畜牧神》的出版,被認為是漢森創作上的一個突破。1898年,另一部重要作品《維多利亞》問世,它被列為世界著名的愛情小說之一。   代表著漢森創作成熟的是他獲得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大地碩果》(1917),被譽為「大地讚美詩」。他的小說被稱為「新浪漫派小說」。192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西格麗德.溫塞特   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列強的火拚,使溫塞特看到了歐洲社會精神文明的破滅。她決心從事歷史小說的創作,開始了她文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1920年~1922年《克莉絲汀》出版。此作品讓溫塞特於1922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提名報告中說:「《克莉絲汀》充滿了詩意和人的真實。現代文學中只有極少數的幾部作品能夠與之比肩。在挪威文學中,它已具有紀念碑的規模。」197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哈里.馬丁松   馬丁松的創作風格以浪漫主義為主,間或有神秘、悲觀色彩;他的抒情詩含蓄隽永,富於哲理,頗似中國的古詩詞;由於他在繪畫方面也有相當造詣,他的自然小詩宛如一幅幅精美的風景畫。   1956年出版的宇宙史詩《阿尼亞拉號》被認為是他創作的頂峰,這首長詩抨擊了現代科學和技術把人類引入歧途。1974年,由於「他的作品透過一滴露珠反映整個世界」,和埃溫德.約翰遜一起獲諾貝爾文學獎。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了北歐現代著名文學大師共14位,並針對其47篇代表文學作品進行賞析及評述。全文筆調流暢,架構清楚,使讀者能透過研讀本書,掌握北歐現代文學概貌。

北歐現代作家作品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