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世界的答案

ebook 加拿大為何會認為台灣很重要?

By 吳權益

cover image of 台灣, 世界的答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對加拿大人來說,台灣,就是台灣。

而那個台灣,比我們想像的更巨大。

  三十年來,一群台灣移民默默地在加拿大介紹台灣,

  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經驗,與豐富的多元文化。

  如今,他們不僅讓台灣被「看見」,更讓台灣被「需要」。

  對加拿大政府、亞裔移民、北美原住民來說,

  台灣,已經可以是他們面對歷史、迎向世界的一盞明燈。

  但是,要理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你得跳脫自己對台灣的刻板想像。

  「我不是Chinese」,我是「Taiwanese」,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吳權益(Charlie Wu)大聲的強調這樣的堅持。15歲離開高雄,跟著父母移民美國,本來以為遠離了故鄉,卻在1999年加入了加拿大「台灣文化節」的籌辦團隊,展開成年後一輩子探索台灣、推廣台灣的旅程。

  「台灣究竟是什麼?」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片土地上來來去去的各種族群與政權?」

  「為什麼世界要在意台灣?」

  「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共同與不同在哪裡?」

  「是誰掌握了台灣文化的詮釋權?」

  「是誰決定了台灣文化的想像?」

  「面對國際間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該如何突圍?」

  「台灣在國際間如何以小搏大呢?」

  這是20多年來吳權益反覆問自己的問題,也是每一年夏季與冬季在溫哥華與多倫多舉辦如「台灣文化節」活動時,他鼓勵他的策展團隊去思索的問題。他尋找答案的方式:每年從台灣邀請諸如台灣出生的韓裔獨立音樂先進任將達,原住民金曲獎得主蘇瓦那、排灣族藝術家族巴瓦瓦隆祖孫三代、「全台唯一越南花旦」阮安妮、菲律賓移工藝術家馬力歐、東京甜點設計師會田由衣、台語樂團拍謝少年......等等多元背景的藝術文化工作者前往加拿大,透過有主題、有計畫的策展,在加拿大與台灣之間尋找連結與互動,讓加拿大人認識台灣、欣賞台灣、需要台灣。

  「台灣不應該是夜市、雞排、珍奶、天燈、媽祖三太子嗎?」

  「為什麼不找知名的『台灣之光』來代表台灣?」

  然而,吳權益相信,這種刻板印象無形中限制了我們對台灣的想像。作為一個強調自由民主與多元價值的國家,台灣的詮釋權不應該被壟斷,台灣不能「被代表」。人人都是可以是台灣人,台灣的價值與認同體現在每一個在此認真生活的人身上。那種認真面對生存中個各種挑戰的經驗,與隨之而來的想像力爆發,是台灣最獨特之處,也是台灣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台灣就像一張餐桌,承載不同族群的味道和故事,也啟動友誼的對話。」這個包容而豐富的台灣,推動「台灣文化節」成為加拿大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跨越種族、膚色、地理、文化的隔閡,獲得加拿大市級、省級與聯邦政府的資助,更成功搭起加拿大白人、日本裔、越南裔、韓裔甚至非洲模里西斯裔族群的誠摯對話,也展開了華語社區自我的一些反思。2019年,桃園泰雅族藝術家米路.哈勇與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家的創作以巨型燈籠呈現,讓台灣藝術與加拿大第一民族共同詮釋屬於加拿大獨一無二的農曆過年,結果大放異彩,更進一步扭轉加拿大人對「中國新年」的狹隘印象,繼續落實更貼切與具有多元意義「農曆新年」的稱號,也不必擔心被戴上「去中國化」的政治標籤。

  《台灣,世界的答案》紀錄了吳權益與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團隊一路摸索奮鬥的心路歷程。他們一面不斷打破框架、尋找另一種台灣的可能,一面尋求加拿大藝文與政府單位的支持,並爭取主流品牌的贊助。作為台灣與世界的橋梁,他們相信,當每個人台灣人都能努力為自己找到答案,台灣就能成為世界的答案。

  堅持自己的聲音,但也要聆聽他人!──台灣文化節的成功關鍵

  ◎傾聽的藝術:除了宣傳「台灣是什麼」,也要傾聽「馬來西亞是什麼」、「菲律賓人需要什麼」、「北美原住民的歷史經驗是什麼...」。當你能用自身的經驗與方法為對方解決問題,別人自然會欣賞你、需要你。

  ◎鹽巴的哲學:鹽巴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襯托出食材的美味。我們不爭功、不求名利,不需要搶舞台作主角,「只要成為大家的夥伴,襯托世界的美好,就能讓台灣被世界需要。」

  ◎世界的餐桌:我們沒有悠久的歷史、強大的政權,但正因如此,台灣能容納西太平洋上來來去去的各個民族。在今天,日本、韓國、越南文化都能在台灣落腳,台灣人跟他們分享同一片土地,而他們也為這裡的生活注入新生命。對加拿大、美國,乃至於全世界,台灣都提供了一個族群融合新圖像的願景。

  ◎了不起的「台灣模式」:台灣和中國的微妙關係,兩岸距離這麼近,經貿往來十分密切,多年來台灣卻能一方面保持民主自由,一方面維持政治獨立,內部各族群也能融洽相處。台灣究竟是怎麼取得平衡的?今天的加拿大、澳洲、美國都遭到中國無孔不入的滲透與威嚇,台灣的策略看似平凡無奇,卻剛好可以作為他們的借鏡。

  ◎文化與商業的結合:文化理念、流行趨勢、企業資本,三者是相輔相成。文化人不需要自命清高,也不需要排斥金錢,兩者巧妙的結合,文化可以賦予商業溫暖的人性。這是西方大企業的成功之處,也是台灣文化節能取得企業支持的原因。

  ◎打破框架,不斷嘗試新可能:台灣文化中的許多元素只要善加發揮,就能變成充滿活力與生活性的現代藝術,譬如說傳統的燈籠可以結合北美原住民的繪畫,客家花布搭配在西方古典建築之。未來,柴可夫斯基《胡桃鉗》中的主角可以現身台北大稻埕,這都是讓台灣開始通往世界之窗的鑰匙。

台灣, 世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