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超整理

ebook 任何整理術都比不上你開始思考

By 森博嗣

cover image of 人生超整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生活環境可以散亂,但生存之道可不能一團糟!

世上沒有毫無用處的東西,

小心,別只顧著清理整頓,卻也成了腦袋空空、不自由的人。

  捨不得丟掉的,會是寶嗎?

  超效率斷捨離的同時,會不會也一起清掉了你的「可能性」?

  「看著這些雜物,我真的很開心。思索著什麼東西能用、可以做出什麼成果,這些發想成了工作的起點。」

  「亂中有理、逆向操作」的森式整理術,要挑戰你的習以為常和思想盲點,

  將「整理」活用於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和自我解析,讓人生不再亂了套!

  

   斷捨離真的好難啊,有序的人生難道只能有一種樣貌?

  雜亂不整、堆滿心愛之物的空間,真的一無是處嗎?

  就算環境凌亂,只要工作能持續進展就沒問題,不是嗎?

  藝術家和科學家工作的地方,很少是整齊乾淨的吧,

  但人類的偉大創作與發明,往往是在這般散亂中產出的,這又怎麼解釋呢?

  近年來,斷捨離、極簡生活的主張風行全球,

  許多人都寄望「整理物品、整頓空間」可以激發靈感、提升效率,讓人生改頭換面,

  但反骨又白目的理科系作家森博嗣,可不這麼認為。

  他的工作室和書房總是亂到不行、堆滿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活像「翻倒的玩具箱」一般的空間,反而讓他覺得安心、自在,充滿活力和樂趣,

  要是真有時間整理,不如多去嘗試、發想新事物,或是先整頓好自己的生存之道吧!

  在本書中,他將述說如何從整頓內在的自己做起,更懂得享受自由、打造人生,

  最重要的是,保有不受制於他人的思想與價值觀——

  ◎「凌亂」才是自然的法則,「秩序」則是人工的規範

  ◎「整理、整頓」只有精神面的鼓舞效果,無法催生創意與效率

  ◎有些「無用」遲早會開花結果,小心別把「自己」也給丟了

  ◎焦慮又何妨,這表示你正在自由地思考

  ◎最需要斷捨離的是心情,想想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別被無謂的小事煩擾

  ◎想贏得信賴,就要成為「懂得整理自己的人」

  「森博嗣是個彆扭傢伙,喜歡唱反調、不按牌理出牌,不寫不動腦子思考的東西。

  不過,我倒是可以寫寫為何喜歡反向思考、想法總是超乎常規,因為自有我的道理。」

 

  一起來follow直白顛覆又冷調幽默的森式碎碎唸,

  開啟對自己、對人生、對「整理」這件事的全新理解!

 

   不整理,真有那麼糟嗎?

  對於「收納」,我常覺得困惑。為什麼大家都熱中收納呢?既然是討厭到想藏起來的東西,不買不就得了嗎?我自己掏錢買的東西,當然想擺飾起來,所以全都放在看得到的地方。

  我也不洗車。通常車子保養回來後就會很乾淨,除此之外,我幾乎不洗車,活到這把年紀只洗過五次吧。我覺得既然是坐進車子裡開車,當然要清掃車內,但車殼與車子的性能無關,根本沒必要清洗。

  換句話說,我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相較之下,很多人是過於在意別人的目光,為了顧及臉面而收納、洗車,不是嗎?當然,這不是什麼壞事,只是我個人沒這般心思。

   森博嗣的「超整理」生存之道

  ◎你身邊的所有東西想怎麼處置都行,但在這之前,先斷捨離你的心情吧。接著是人際關係,別留下負債、人情這種麻煩事給子孫,親戚關係若不想維持,就斷了這緣分吧。

  ◎最好凡事都保留一點,將判斷的事往後挪。一旦決定立場,就會認為站在自己這邊的才是夥伴,意見相左的就是敵人;因為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久而久之便不再汲取新知,腦袋變得空空如也,有如收拾過的房間般整潔、空曠。但這樣真的好嗎?這是堪用的腦子嗎?

  ◎方法是著手進行時,才會逐漸形成的東西。總之,就是拚命向前衝,做出成果就對了。然後當你某天回頭,看見有一條路出現了,這就是所謂的「方法」。方法這玩意兒,就是同一件事做第二次時,會確實發揮效用,但最初著手時,並無路可循。

◎擅長的事並不等於喜歡的事,但要是偶然達成一致,因而工作過度,就會有害健康。年輕時也許不覺得,但這勢必形成一股壓力——因為喜歡,所以有壓力。總之,不要太認真看待自己擅長的事,有時候不想做也行。

  ◎我不會記下靈感,反正要是沒記下來會忘的,就不是什麼絕佳點子。我們往往高估剛迸出來的靈感,隨著時間流逝,才能冷靜判斷這點子其實不怎麼樣。我故意不記,是想透過「能否記得」這篩子,來吟味靈感。

  ◎每個人的人生觀各不相同,但照著自己的想法打造出理想藍圖,並且每天確認是否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前進,真的很重要。雖然人終將一死,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迎接不讓自己死去的明天、後天。既然如此,今天就為了明天做準備吧。

人生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