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 Distance |
---|---|
Loading... |
烏克蘭現實主義畫家,作品帶有濃厚民族主義色彩 巡迴展覽畫派代表人物,主張藝術應為普羅大眾服務 蘇俄肖像畫第一人,從王公貴族涉獵至平民百姓 ——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列賓一生畫過的肖像畫不計其數, 俄國公主Tenisheva、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都曾是他筆下作品,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之子Vladimir Alexandrovich對他更是崇拜, 兩人初次相識時,一眼便相中當時仍是草圖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從皇室成員到軍官,從知名歌手到神職人員,從文學家到評論家, 他為同時代的名人製作了一系列肖像畫,至今仍在藝術長廊上熠熠生輝。 從城鎮走到鄉間,列賓拜訪了當地農夫,深刻體認到封建制度的腐敗, 他將這份情感寄託於畫筆上,創造了無數歌頌革命與抗爭的作品, 又以歷史為題材,成就了〈伊凡雷帝殺子〉等經典畫作。 現實主義 〈伊凡雷帝殺子〉(Ivan the Terrible Killing His Son) ——對專制皇權表達無聲的抗議 伊戈爾.格拉巴爾:「只有列賓這樣的勇士才敢以這種主題作畫,他在和繪畫進行的力量懸殊的較量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伊凡雷帝是俄國歷史上一位有所作為的沙皇,他進行了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削弱封建貴族勢力的改革,卻遭到了貴族的牴觸,於是利用他生性脆弱的二兒子來反對他。列賓透過此畫作為對當時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的流血事件的直接回答,欲以自己的藝術展現繪畫背後的事件,表達對沙皇帝制的憎惡。 〈札波羅結哥薩克致土耳其蘇丹的回信〉(Reply of the Zaporozhian Cossacks) ——透過團結一致的力量期盼沒有奴役和剝削的生活 在這幅畫中,每個人的形象都有獨特的個性,但是聚在一起之後他們又是一個和諧的整體。這些形象散發著札波羅結人的勇敢和無畏,他們的眼睛裡閃耀著熱愛祖國、民族自強的光輝。 列賓為這幅畫的創作做了很久的準備,他了解並研究了札波羅結人的史料,遊歷了札波羅結人生活過的地方。但是列賓也沒有陷入民族主義的泥淖,他從每個民族身上都能發現美好和出眾之處,並不帶有任何種族偏見。 巡迴展覽畫派 什麼是「巡迴展覽畫派」? Peredvizhniki,西元1820至1880年代俄國著名的繪畫流派。提倡面對現實,主張藝術要有思想性,認為藝術是鼓舞人心、表達社會理想的工具。該流派的繪畫不但諷刺俄國統治階級,表現城鄉貧民的苦難生活,而且創造了一批為爭取新生活而抗爭的革命者形象。 格伊〈彼得大帝審問阿列克謝王子〉(Peter the Great Interrogating the Tsarevich Alexei Petrovich at Peterhof) 此畫在兩位主角的處理上相當耐人尋味。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也沒有表面化的姿態,彼得大帝只是坐在椅子上,態度從容嚴厲,面對著這個懦弱的已經成為的叛徒的王位繼承人,他的眼神裡是滿滿的鄙視和痛心。 肖像畫成就 〈羞怯的農夫〉(A Shy Peasant) 表面上看他十分怯懦,一直縮著脖子,似乎受盡了凌辱和欺凌,但他的眼睛裡卻隱隱閃耀著仇恨和怒火。使人覺得:這個農夫在幾十年後一定會起來造反,從長年奴役他的人的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祭司長〉(A Protodeacon) 只見他緊緊的握著拐杖,身穿黑色的袍子,下巴蓄滿了白鬚,腦滿腸肥......總之就是長相醜陋——愚蠢、專橫、醜惡、粗野。 本書特色 本書以列賓的一生為主軸,詳細介紹了列賓不同時期的經典畫作及其創作背景,帶領讀者熟悉美術史上的寫實主義與巡迴展覽畫派,搭配豐富的作品圖片,為讀者帶來一場視覺上的藝術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