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園香徑舊亭臺

ebook 遠借框景, 題名作詩, 疊山引泉, 一窺古人芥子納須彌的造園本事

By 黃震宇

cover image of 小園香徑舊亭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琉璃瓦 × 舊胡同 × 青山石 × 荷塘浮橋 × 雕梁畫棟 一次讀通古人先進的建築技術和絕妙的造園手法 處處佳園美景,處處詩情畫意! 為什麼古代城市偏愛方形? 風水術最推崇方形形制,包括矩形、正方形。 原因有三:其一,「天圓地方」觀念在平面形制上的投影。 其二,方形有利於氣的流動。 其三,風水術認為方位、朝向決定著人的命運,而方形的四邊,對應著「天之四靈」,四角也對應著易經八卦,故為吉。 因此,在古代中國,只要地形許可,幾乎所有城市均按方城模式來規劃、建設。 在禮制與風水或儒學與玄學這兩種文化觀念的共同作用下,才使千百年來的古老中國呈現出從皇宮、王府、衙署到民居、寺院、工作場所,均採用方形平面的奇特現象。 為什麼蘇州會有這麼多的園林造景?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明蘇州的經濟繁榮及文風之盛,自然成為官僚地主高度集中的地方。 另一方面,蘇州地處江南水鄉,即使是城內依然是水網交錯。這就為庭園引水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加之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適合於花木的滋長。這些都為園林疊山創造了方便條件。 明、清兩代,蘇州造園活動更盛,如拙政園、留園等等名園,即係明時所建。 木造的古建築如何驅避火災? 防火是中國古代朝廷和民間百姓最重視的大事。而古代又忌諱說火,所以關於火的警告是巧妙的結合在傳統建築的裝飾文化中的。 1. 鴟吻:鴟吻狀似龍形,是由鴟尾逐漸演變而來的,而鴟尾據說是海中的鯨魚。另外還有押魚、海馬、鰲魚等等海中神獸,古人期望借助牠們的神力來避火。 2. 藻井:一般用於殿堂明間頂部中央,繪龍紋或菱、藕一類花卉。藻井又謂之覆海,在屋頂上置有浩瀚的大海,自然任何火災都不怕了。 3. 「門字不帶鉤」:在古代建築中的城門、宮門、殿門、壇門上,都有匾額,標明門的名稱。門匾的樣式很多,字體也有橫有豎,但「門」字的寫法都是一致的,即,「門」字的最後一筆都是直寫下來,絕不帶鉤,以避「火鉤」之嫌。 本書特色: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篇主要內容是中國古典園林,下篇主要內容是古建園林科學技術。作者從旅遊鑑賞的角度闡述了建築、城市、園林的產生和發展,從文化淵源與歷史典故中發掘趣味,使本書更具知識性及實用性。透過大量的圖片和案例,生動闡述古代建築與園林的特點,有助於讀者深入理解。

小園香徑舊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