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 Distance |
---|---|
Loading... |
從舊石器時代步入新石器時代,人們學會了磨製石器、燒製彩陶;夏、商、周,中國步入王權時代,青銅器和玉器工藝愈加成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不同的思想產生了不同的審美觀;秦統一六國,建立帝制,從日用品到軍械車輿開始有生產體系;至魏晉南北朝,佛教東傳,玄學興起,文化被賦予了宗教意義; 隋唐五代,民風開放、詩歌鼎盛,異域化與文學化再一次將美學推向高峰。一個社會的審美經驗,會凝結出什麼樣式的藝術成果?以造物設計的美學思想史為切入點,從器物的審美形態著手,探討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以及特定條件下的審美意識。先秦時期史前時代:從打製石器到彩陶誕生舊石器時代是承載快感和美感的混合體,也是物質和精神的混沌體。在製造和使用工具中透過視覺、觸覺感受帶來的快感促發了美感的萌生。現代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和「實用和審美的統一」的原則,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物中,已經於生產生活的自然進程中無意識的走向了完善。王權社會:從夏朝到周朝,玉器、青銅器為權力象徵「觀物取象」的設計思維方式,表現了自然萬物投射於創作主體心靈的過程,讓設計製作者更真切的感受到自身存在與實踐的力量。尊奉天命、重視祭祀促成禮器的出現,為神權與王權合一的社會形態奠定了基礎,是典型的王權社會形成過程中社會意志的投射。諸子百家墨:民本主義,便於生,便於身儒:以「禮」為核心,寓情於物道:以天合天,崇尚自然秦漢時期大一統:秦滅六國,天下一統秦漢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專門為官府及宮廷所需製作日用器物、軍械、服飾、金銀器物和車輿的生產體系,包括了金、木、漆、陶、皮革、絲麻、練染等諸多專業工種和各種工官。儒家:順天應時,法天象地依照新儒家闡述的宇宙論,天地萬物因順著陰陽、四時、五行、五方的秩序而生化;陰陽、四時、五行變遷的節律使萬物形成不同的品類;同類的事物,由於有相同的性質、功用,可以相互通感;異類的事物,則因性質、功用的不同,而產生互制。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與玄學:佛教東傳,華梵遇合從古代印度誕生的佛教,在東傳中帶來既有抽象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也有具體的僧伽制度、佛經佛像、佛寺禪窟和各種宗教儀式及其相關器物。華梵文明之遇合,也就不僅是信仰和精神的傳播、制度和儀式的傳遞,還伴隨著生動鮮活的物質文化的化育和開新。南北分化:外來文化VS傳統文化南方文化的主流化緣於中原文化的遷入和融合,北方文化也由於主體的變遷而成為胡漢交融的新形態。南方文化由於保存了漢魏傳統又積極融合成為主流,並對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形成回饋;而在北方,胡漢文化經過前所未有的充分交融,已經難分彼此。隋唐五代時期異域化:胡漢融合,外貿崛起無論是在民族政策、對外貿易還是文化交流方面,7至8世紀的中國在東方乃至世界範圍內,都以其開放包容的形象而頗具盛名,人員的流動、生活方式和風氣的變化就是這段歷史最直接的呈現。文學化:科舉考試,詩賦鼎盛受到科舉制度中人才選拔方式和考試內容的影響,此時期對文學的價值,尤其是詩歌創作的認同與推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臺灣學者龔鵬程曾深入分析了唐代朝野對於文學及文人的追崇,並將唐代社會稱之為「文學化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詩文創作及其價值無處不在展現著,包括器物及裝飾設計的題材內容。 本書特色本書將循著歷史的主線(從先秦至隋唐五代),從美學思想的角度來呈現中國傳統設計發展歷程中的成果,也從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的角度,來品味中國傳統設計的特質並體察其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