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死

ebook 失序美學的極致書寫, 三島由紀夫短篇精選集

By 三島由紀夫

cover image of 盛夏之死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理解三島文學技藝與創作文風的關鍵之作

從失序的悲痛到官能的欲望

收錄貫穿三島文學技法的十一篇技術短篇

  〈盛夏之死〉是三島由紀夫環遊世界之後,根據一起發生在伊豆海邊的溺水事件為架構所撰寫的中篇小說。描寫無憂無慮的朝子,遭遇了毫無天理的悲劇,她如何在時間的推移中走出悲傷,她是否也應該「老老實實如世人一樣地遺忘」......?透過三島式的考察,細膩、結構式地剖析女人心理,探究人性的矛盾與掙扎,是此篇小說最重要的主題。

  「三島擅長以『社會事件』為材料,創作出『虛構』的作品。藉由與自己毫無瓜葛的故事,來吐露屬於自己的心境。簡直就像戴上面具的『假面的告白』,他需要這些人物,代替自己說出心聲。」──島內景二

  失序衍生悲劇,悲劇蔓延宿命

  當某種殘酷可怕的宿命,耗費長久的時間,

  終於成功地消融在日常生活的瑣碎網眼時,

  人類將會再次渴求宿命......

  「悲傷早已痊癒,朝子卻沒有勇氣承認。她開始嘗到絕望的味道,像是飢渴般期待著什麼......一家人既沒有發瘋,也無人自殺。甚至沒生過病。幾乎可以確定那麼嚴重的悲劇幾乎未造成任何影響,什麼也沒發生就過去了。於是朝子無聊了。她開始等待某件事......」

  畢生追求美學極致的三島由紀夫,在寫作方面也致力追求更高超、絢爛的寫作手法,甚至毫不諱言表示:「比起情趣,方法論更吸引我。」三島對於自己作品的如此高規格要求,淋漓盡致地實踐在早期短篇小說中。特別是在三島遊歷世界之後,更加大膽在作品中融入多樣西方的技法實驗,是其創作生涯中重大的轉捩點。換言之,這些三島早期所累積的技術短篇,無疑是他日後作品朝向更有構造性、更多變、更有耐性的奠基,也是其邁向美學巔峰的最佳證據。

  「與其透過第三者之手做出荒誕的臆測,我寧願親手處理早年的舊作。」──三島由紀夫

  本書收錄三島由紀夫二十一歲到三十八歲的短篇傑作,並親自撰文解說,一窺「日本海明威」對己身創作的持續突破與藝術追求。其中,〈香菸〉受川端康成激賞推薦,以新人之姿刊登在《人間》雜誌,是三島正式進入文壇的起點;〈春子〉貫徹官能主義的傑作,堪稱女同性戀小說的戰後先驅;〈翼〉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不得不在戰時與戰後苟活的青年悲痛;〈離宮之松〉、〈猜字謎〉為以數理方式醞釀出的技術實驗;〈雨中噴泉〉摻雜殘酷、惡俗與詩意的可愛。

盛夏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