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思維

ebook 來自英國疼痛醫學權威, 應對慢性疼痛的全新方式

By 迪帕克 拉文德蘭

cover image of 無痛思維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打破400年來醫界對疼痛的片面理解

完整傳授連醫學院也沒告訴醫師的疼痛管理新方法

全人角度多管齊下,幫你找回無痛生活

那些殺不死你的,只會令你更抓狂!

吃藥沒有效、成因找不到,為什麼慢性疼痛治不好?

你不知道的是,疼痛,比你想得更複雜......

「決定成敗的,不是目標,而是系統。」

──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作者

  實踐出真知,英國疼痛醫學權威的解痛新招!

  據統計,全世界逾15億人患有無法診斷的疼痛,終日為慢性疼痛所苦。由世界衛生組織頒行、2022年正式生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首次將慢性疼痛獨立視為一種症狀,顯見其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全球健康問題。

  擁有20年疼痛醫療臨床經驗的拉文德蘭醫師,將他的專業轉化為這本開創性的指南。他在書中指出,每個人的疼痛症狀都是獨特且個人化的,需要以整體、全面的方式看待慢性疼痛,並將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時考慮在內。他提供了7大方法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讀者有效克服慢性疼痛問題:

  藥物Medication

  介入措施Intervention

  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Neuroscience and stress management

  飲食/營養Diet/nutrition

  睡眠Sleep

  運動與動作Exercise and movement

  身心療法Therapies of the mind and body

  英美高達96%的醫學院,沒有疼痛專門必修課程!

  根據紐西蘭公衛學者研究,全球各大洲383所醫學院,在歐洲有近80%、英美高達96%的醫學院,沒有疼痛相關的專門必修課程;許多學校傳授給醫學生的疼痛觀念,仍停留在數十年前的研究結果,延續著400年前笛卡兒時代所流傳下來的疼痛迷思,以為疼痛必然出於某個身體結構的問題,而疼痛的信號會沿著預定的痛覺神經傳到大腦,由腦部某一區域來做處理。於是乎,傳統上對於疼痛的處理方式,就只剩下阻斷神經訊號的藥物,以及無止盡的手術(介入措施)。

  最新研究已經指出,疼痛訊號的傳遞並非經由單一路徑,大腦中許多部位也都會參與痛覺的處理;很多時候,疼痛也並非是身體結構的問題。面對難纏的慢性疼痛,我們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需要一套新的觀念、新的方法。

  寫給每一個「痛痛人」的疼痛管理完全指南!

  本書挑戰了現代醫學的當前方法與傳統的身心二元思維,帶給讀者手術與鴉片類止痛藥物以外的替代方案,以及可幫助每位慢性疼痛患者發展「無痛思維」的完整策略和工具。書中收錄多項飲食、睡眠、運動和壓力等檢測,帶領讀者:

  發現疼痛發作時,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內部是如何運作

  了解如何改變你對疼痛的感知和應對方式

  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最佳疼痛管理計劃

  透過經科學驗證的技巧和鼓舞人心的案例研究,本書將引領你徹底透視自身疼痛成因,進而找到有效緩解痛感的方法,而無需依賴可能成癮的藥物,或者是高風險的手術,從此改變你的生活,再也不當「痛痛人」!

  適讀對象

  ✓ 長年為慢性疼痛困擾者。

  ✓ 做過許多檢查與治療,卻始終找不出疼痛成因者。

  ✓ 關注疼痛醫療領域最新發展者。

  

  關於疼痛,你所不知道的事!

  感覺疼痛,不代表身體部位受傷了或有問題。許多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原因並不在於關節、肌肉或筋膜,而在於飲食、睡眠與身心的失衡。

  疼痛的信號,並非只經由單一路徑傳到大腦,也不是由大腦單一部位進行處理,大腦中許多部位都會參與到對於有害信號/傷害覺的解讀。

  疼痛可以分為四大種類:1.傷害性疼痛、2.可塑性疼痛、3.神經病變痛、4.綜合疼痛。止痛藥通常只對傷害性疼痛有明顯效果,其他種類疼痛則須搭配其他治療或生活與身心上的調整。

  比起止痛藥,你對疼痛的正確理解,可能為你帶來更好的緩解效果與更低的副作用。

  手術並不是疼痛問題的終極解方,有時你需要的只是一個安慰性的儀式。研究顯示,下背部、膝蓋、肩膀及網球肘等部位疼痛問題,進行實際手術與安慰手術的兩組患者,同樣都獲得了五成以上的改善。

  動手術前你需要思考的四件事:手術的「好處」、「風險」、「替代選項」,以及「如果不動手術呢?」

  別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運動,缺乏身體活動是現代人健康狀況不佳的四大原因之一。在專業協助下適度活動身體,有助你克服慢性疼痛問題。

  科技日新月異,虛擬實境不只能構築元宇宙,也能運用在急性與慢性疼痛的緩解(焦點轉移),並培養你對疼痛的正確認知。

  新冠疫情下帶來的生活壓力、甚至新冠肺炎本身,都可能使你的身心更脆弱,更容易遭遇疼痛問題。建立良好飲食睡眠習慣、正確心態與疼痛管理計畫,會讓你在對抗慢性疼痛的馬拉松裡,跑得更輕鬆自在!

無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