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

ebook 致命瘟疫、核災、戰爭與經濟崩盤, 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啟示

By 尼爾 弗格森

cover image of 末日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漠視預警,應對失據,天災釀成人禍。

台灣如何向歷史學習,打造更抗災的社會?

預言「得台灣者得天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

尼爾.弗格森,綜觀災難大歷史的警世之作

寫給台灣的作者序

  COVID-19.黑死病.311大地震.車諾比核災.世界大戰.金融危機......

  當災難降臨時,

  為何有的社會應對較好,有的卻是一團糟?

  決定災難大小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人類的歷史有多久,災難的列表就有多長。大部分災難都難以預測,少數還會帶來末日般的嚴重後果,例如世界大戰、華爾街崩盤或福島核災,以及從2019年開始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

  災難無常,但我們並非完全無能為力。災難暴露了社會既有的弱點,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缺陷。每一場災難,其實都是人類能否化危機為轉機的考驗。

  要理解眼前的災難,就得以歷來災難為師。從地質災難到地緣政治災難,從生物災難到科技災難,本書追溯各種末日浩劫的前因後果,既檢視人類社會應對災難的歷史,也分析政治領導者、官僚體系與社會網絡,如何影響災難的嚴重程度。

  尼爾.弗格森展現跨學科書寫的天賦,結合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反烏托邦文學、網絡與傳播理論,細數人類歷史上曾經面對過的末日威脅,並從前人的成敗經驗找出應對之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下一場災難來臨前,打造更堅韌的抗災社會。

  破除社會對災難的迷思與盲點,從古今浩劫中找出最關鍵的歷史教訓:

   災難為何難以預測?災難像景氣一樣循環?災難具有共通點或固定模式嗎?

   天災為何一再變人禍?社群網路、政治決策如何影響災難規模?

   誰該為災難負起最大責任?是政治領袖、第一線基層,還是官僚機構?

   下一場災難可能是什麼? 瘟疫、戰爭、大崩盤、氣候變遷,哪個會先找上門?

本書特色

  身處災難之島,台灣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

  台灣是座「災難之島」,除了承受颱風、地震、核災風險,還要面對地緣政治災難(中美對抗前線)與生物災難(COVID-19疫情)的威脅。放眼未來,災難只會持續發生。我們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才能在災難來臨時做出正確的決斷。

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