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ebook

By 曹銘宗

cover image of 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世界上一直存在真、善、美、近乎神聖的人和事,但歷史沒有記載,只能用小說追想。

臺灣文史重要作家曹銘宗首部「歷史×宗教小說」

重返西班牙帝國在臺灣的殖民史(1626-1642),見證聖母顯現、神父殉難,以及大航海時代的文明與野蠻

★臺灣歷史漫畫家杜福安繪製17世紀雞籠地圖

★基隆市長林右昌、醫師作家陳耀昌專序推薦

◎作品特色

  1. 17世紀的海,17世紀的愛情,17世紀的臺灣與西班牙,一場文學、歷史、考古的時空之旅。

  2. 對國家、宗教的疑惑,以純真、無私的心靈,啟發信仰之路。

  3. 「聖母顯現」(Marian apparition),讓若望感覺到雨蘭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

  4. 艾爾摩沙的臺灣,基隆的艾爾摩沙,西班牙青年與原住民女孩在此相遇。

  5. 譜寫出近四百年前殖民地基隆的波瀾壯闊歷史,重現「社寮東砲台」、「蕃字洞」、「萬人堆」、「千疊敷」、「仙洞」、「旭丘」、「基隆嶼」等歷史現場!

1626年,19歲的西班牙青年若望(Juan),6歲的臺灣原住民小女孩雨蘭(Ulan),在「艾爾摩沙」(臺灣)的「雞籠」(和平島)相遇。若望駐守雞籠「聖救主城」16年,從士官升到軍隊最高指揮官,對國家、信仰有很多疑惑。雨蘭從未接觸東西文明,以純真、無私的心靈,啟發若望走出寬容、活出耶穌的信仰之路。若望逐漸愛上雨蘭,卻覺得雨蘭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

這部以17世紀西班牙帝國最遙遠殖民地艾爾摩沙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除了描述族群、鄉土、文化、愛情,也探討宗教、文明,並藉由全球第一個日不落國在殖民、貿易、傳教上的矛盾與省思,彰顯人類珍貴的宗教情操。

當年西班牙人曾在和平島上建造最大教堂「諸聖堂」(Todos los Santos),如今成為臺灣重要考古遺址,已挖掘出教堂後殿牆基及墓區,共有一、二十具墓葬、呈祈禱狀的人體遺骸出土,其中有幾具已鑑定是歐洲人,另有十字架、皮帶扣、火繩槍子彈等西方文物。

職是之故,很多歷史、文化的研究課題,包括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對美洲、亞洲占領地的掠奪,文明對野蠻的省思,傳教與殖民、貿易的矛盾,以及不同族群與異文化的交流等,都成為本書的重要題材。小說杜撰的人物,搭配歷史人物、串聯歷史事件,呈現雞籠早年的族群文化。

17世紀寄自雞籠的信,17世紀在艾爾摩沙的「聖母顯現」,在小說中一頁一頁揭祕。

◎真摯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甘耀明(作家)

朱和之(作家)

李金蓮(作家)

林右昌(基隆市長)

季季(作家)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Facebook粉專)

孫大川(監察院前副院長)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耀昌(醫師作家)

黃震南(作家)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素芬(作家)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蕭宇辰(臺灣吧Taiwan Bar執行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艾爾摩沙的瑪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