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宰相

ebook 資治通鑑驚天下,千古賢臣司馬光

By 李金山

cover image of 史學宰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吾無過人者,但生平行為,無不可對人言耳。」他,在人生的最後一年才成為宰相;他,受封最高級諡號「文正」,北宋僅3人獲此殊榮;他,同時也是與司馬遷並列的大史學家──他是司馬光。///司馬光與王安石司馬光曾說:「使臣之才,得及安石一二,則臣聞命之日,受而不辭。」意思是說,假如自己及得上王安石的十分之一二,臣在受到任命的當時,就會立即接受。可見,司馬光對當時的王安石是何等推重。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的政見分歧,司馬光與王安石可能會當一輩子的好朋友。但也有例外,蘇軾的父親蘇洵,早已對王安石表示懷疑,說: 「以某觀之,此人異時必亂天下,內翰何為與之遊乎?」我們無法設想司馬光當時的反應。蘇洵老先生的判斷,是否使他感到震驚?是否會因此想到彼此日後的反目?曠世巨著《資治通鑑》如果說英宗還有可稱道的地方,就是《資治通鑑》這部大書的編纂。此前,司馬光在〈進通志表〉中說:「臣聞治亂之原,古今同體,載在方冊,不可不思。臣少好史學,病其煩冗,常欲刪取其要,為編年一書,力薄道悠,久而未就。」從司馬光的奏章裡我們可以看到,他編這樣一部書的目的,實際上很明確,就是要為帝王編一部教科書。至於編輯方法以及體例,都有相當成熟的設計,又因為工作量太大,申請了兩個助手,皇帝很快答應。我們今天不得不說,要不是英宗,我們不可能讀到《資治通鑑》。

史學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