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蝕

ebook

By 韓麗珠

cover image of 半蝕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當時代是深淵,

她凝視深淵,與深淵對話

  韓麗珠繼《黑日》之後,在時代巨變中開出人文哲思之花

  言叔夏:「『我城』自西西以來的定義被改寫。」

  ★ 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黑日》作者韓麗珠最新力作

  二〇二〇年,疫情與政治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世界。許多地方日常中斷,進入一種「半蝕」的狀態。外在的世界變得不安全——或因為病毒,或因為政治。人們發現,原本以為如陽光普照、無處不在的安全和自由,現在突然蝕去。人類正在進入一種新的生存狀態。

  不是全蝕,也不是全明。

  不是生來就被剝奪,而是曾經擁有,卻正在失去。

  不是沒有家,而是持續不斷地失去家,失去安定感。

  就像生活在地面的自己,逐漸被天文現象的暗影所籠罩。

  倘若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存在狀態,人要如何在這死去中生?

  韓麗珠以她敏於內省,富同理心的思索,諦觀這半蝕的宇宙。她從反觀自我寫起,也見證城市改變。當世界處在半蝕或明或暗的變動之中,她既向內也向外探測,感知個體與共同體的邊界,看見善與惡、生與死,彼此交織的羅網,城市的毀滅其實也是重生。《半蝕》從香港這個現場出發,實際上是一本寫給全世界、給經歷當下流轉變幻之人的書。

  正如言叔夏說的:「《半蝕》的不易在於:在『暴政』面前,先低頭反身凝視的,先是『自己』,然後才能是『他人』。」這本書中沒有任何關於香港命運的大聲疾呼。它極度安靜,但這安靜卻使我們感到:文字內蘊的訊息進入了每一個細胞,意義被重新整理,糾結被梳開。或許,將這本書讀到最後時,會感到細胞中微微有光。外在的世界暗蝕,內在的光亮起。

專文導讀

  言叔夏|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劉滄龍|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師大國文系教授)

  「《黑日》與《半蝕》,以一種接近日記的體例,看似直面『現場』,真正要叩問的卻其實是人與時間、人與歷史、人與他所在的『此刻』之間的千種綰結。」——言叔夏 (散文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以日記體裁為形式的文學作品通常是私密情感的自我揭露,然而《黑日》當中的個人感受不僅具有公共的意義,而且飽含描述的力量。」——劉滄龍 (德國洪堡大學哲學博士,師大國文系教授)

共同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房慧真|作家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孫梓評|作家

  黃宗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黃崇凱|作家

  董啟章|作家

  廖偉棠|作家

  顧玉玲|北藝大文學跨域所助理教授

半蝕